人物生平
1914年7月6日,黄均在北京的一座古老宅邸里诞生,他的出生就像一首未完成的诗,充满了未知和期待。1928年,黄均加入了中国画学研究会,在四存中学肄业后,他加入了徐世昌主办的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这里汇聚了一群才华横溢、梦想不凡的青年艺术家。他们有着共同的情怀,有着对传统文化深厚热爱,有着对美术技艺不断追求的心。
他的师从之路是一段艰难而又精彩纷呈的人生旅程。他最初学习的是徐燕荪先生所教授的人物画,那是他人生的起点,是他艺术之路上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他又从陈少梅先生和刘凌沧先生那里学习,他们给予他更多关于绘画技巧和创作理念上的指导。1930年,他拜入溥心畲先生门下,学习北宗山水画和书法,这些都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是他艺术世界中的新篇章。
1934年,在中国画学研究会毕业后,被聘任为该会助教,并在1938年进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担任助教、讲师。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几十年里,黄均与徐悲鸿校长共事八载,他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深厚的情谊与合作关系。这段经历,对于黄均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贵的财富,也是他的创作道路上的重要指引。
1985年,黄均成为北京市自治同盟的一名成员,而1987年2月,他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意味着,他不仅是在继续自己的绘画事业,还在推动文史知识领域的发展。他一直致力于将工笔重彩这一传统技法带入现代,用以描绘人们熟悉但又新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代表作品
几十年的创作生活中,黄均留下了一批批令人瞩目的作品,其中包括《文姬辨琴图》、《史湘云醉眠芍药圃》、《琵琶行》、《木兰理妆》等古典题材,以及《英娘试舞》、《心花怒放》、《蝴蝶泉边》、《草原轻骑》等现代题材。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的构思巧妙、笔法工整、描绘细腻传神以及色调明丽典雅。他对于仕女人物画尤其擅长,每幅作品都像是静止时刻中的活人,都蕴含着生命力的气息。
展览与荣誉
除了个人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外,还参加过一些全国性的重要展览,如1987年的“刘凌沛、任率英、黄均工笔古代人物联合展”,这次展览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此外,《文姬辨琴图》的作品还荣获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而且,由于他的高超技艺,一些单页油畫也陆续出版,其中《杨贵妃》的插图曾被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1995年的年度历单页印刷发布。此外,他还著有《仕女画研究》、《中国画技法》,这些成果使得他成为了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工笔重彩大师之一。
国畫藝術與創新
黃晟對於傳統國畫技術抱持高度尊敬,並致力於將這些傳統技術融合現代元素,以創造新的藝術風格。他認為,只有掌握傳統技巧并结合现代审美感受,可以开拓出更广阔的国畫领域。他经常鼓励学生说:“一个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不仅要懂得如何用传统技术来表现形象,更要学会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创新。”
王洪德、三兄弟
王洪德、三兄弟出身河北沧州,他们是青春正值盛期的大器晚成者。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他们发现了我早年的著作《仕女畫研究》,并通过大量临摹历代名家的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在我门下的指导下,他们勤奋好学,不断探索,将自己融入到每一幅作品中,使其更加具有个性化特色。他们不仅拥有相同的事业目标,而且彼此间相互支持,与我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我看到了他们之间团结协作、彼此倾听、彼此启发的一个小型家庭,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这正是我想要培养出来的大师们应该有的品质——既独立自主,又能团结合作。
他們繼承並發扬中國傳統繪畫方法,並將其應用於現代題材,這使他們成為當今最受歡迎的大師之一。我們希望他們能夠保持這種創新的精神,不斷前進,我相信他們會繼續在中國繪畫界留下獨特而深遠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