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均:绘画与文学的交响篇章

在北京的悠扬历史长河中,1914年7月6日,一位艺术家黄均诞生。他是文人画学研究会的一员,从四存中学肄业后,加入了徐世昌主办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在那里,他得以从齐白石、陈半丁、秦仲文等名家手中学习,并在徐燕荪、陈少梅、刘凌沧等大师指导下成长。

1930年,他拜溥心畲为师,深造北宗山水画和书法。1934年毕业后,被聘为助教,并于1938年进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在抗战胜利后的几年里,黄均受到了徐悲鸿的高度评价,每周都要交出两幅新作。八年的时间里,他深刻地理解了如何推动国画创新。

1985年,他加入了北京市自治同盟,并在1987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1年10月3日,在享寿98岁时,黄均离开了我们。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丰富多彩的作品,还有对传统技法不断探索和创新精神。

代表作品如《文姬辨琴图》、《史湘云醉眠芍药圃》等古典题材,以及《英娘试舞》、《心花怒放》等现代题材,都体现出了他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他的仕女人物画构思巧妙,笔法工整,以色调明丽典雅著称。

除了个人展览外,他还参与过全国重要美展,并荣获了一些奖项,如“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他出版过多部关于工笔重彩技法的小册子,其中包括《仕女画研究》、《中国画技法》,并且致力于培养后来的青年艺术家们。

黄家的文化底蕴也颇为丰富,其世系简图可以追溯到福州闽县台江圣王庙金墩初祖黄震旦1644年的创始人。经过七代人的努力,他们迁居至北京和福州台江圣王庙金墩,再次繁衍开来。这一家族中的每一代人都坚持着传统文化,不断地推广和发扬它。

对于他的教育工作来说,无论是在中央美术学院任课还是带领学生到实践场所写生,那种言传身教的态度让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教师。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应该既懂得工笔又能写意,因为只有掌握这两者的全能才能开拓更广阔的地 域。而文学则是他另一块天赋领域,对诗词有着浓厚兴趣,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就像诗中的景象一样,让观者仿佛置身其中一般。

总而言之,黄均是一位真正将绘畫与文学相结合的大师,用生命去经历,用智慧去表达,用情感去感染,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与敬畏的心灵结晶。而他的故事,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关注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创造力的源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