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土地爷是被尊奉为地产主人的鬼仙,他居住在地球上,通过吸收人们的供品来获取能量。虽然他位阶低微,但在民间信仰中,他是一个受人敬仰的护佑神,广泛存在于各个地区。古时,每当有人类聚居的地方,就会有祀奉土地爷的迹象。

据《公羊传》记载:“社者,地皮之主也。”这表明土地神是管理一小块天地的神。在汉代,《习俗通史·祀典》引《孝纬经》中提到:“社者,地皮之主,地皮博大,没有可遍敬,所以启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可以看出,在古代社会,对土地的崇拜与对自然力量的一种祭祀行为紧密相连。

《礼记·祭法》中提到,当时已经有了对不同级别的地土神进行祭奠的情况,其中王室、诸侯和普通百姓都有自己的“社”用于祭祀。这说明从很早时候起,就有一套严格划分等级和职责的地土信仰体系。

到了汉武帝时代,将“后土皇天”尊为掌管全天下土地最低级别神,这意味着每个地方仍然保留本处的地土神。而第一位被称作“地皮爷”的人物,是西汉时期的人物蒋子文。他曾经为了自己去世后的冤屈,被封为坐庙堂转号钟山(即紫金山)的领袖,并且使青鸟使启子文成为中皆侯,从此之后,每逝世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某个地方的地皮爷,以避免不幸。

随着时间流逝,每个地方都开始根据外界功绩去世者的身份来确定他们的地位,而每一个地方也有其独特的地皮神,如湖州鸟镇昔静寺中的沈约、临安太岳中的岳飞等。然而,即便如此,这些不同的款式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念,而是各自独立发展,其信仰体系逐渐衰落,最终是在明朝期间彻底消失。当时的小小庙宇却获得了更多关注和崇拜,不仅在北京铁塔内专门设立了一座“地皮堂”,甚至连堆栈和草场之间,也会出现小型化的供奉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