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琛:程派艺术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赵荣琛,一个名字,代表着京剧表演艺术的精髓。他出生于安徽太湖,一家书香门第的背景,为他开启了对戏曲艺术的渴望。20世纪30年代,他随家迁至北京,这里成为了他学习京剧、探索自我之地。在山东省立剧院,他结识了孙怡云和关丽卿,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二进宫》、《武家坡》等经典作品。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荣琛随剧院迁至重庆,在这里成立了大风剧社,以自己为首主力演出了一系列程派戏,如《玉堂春》、《战金山》、《宝莲灯》等。这一时期,他通过函授学习程砚秋的艺术,并在重庆被誉为“重庆程砚秋”。
1946年,赵荣琛飞赴上海拜师程砚秋,并同梅兰芳合作上演《四五花洞》,赢得了上海观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在上海期间,他深入学习程派戏曲,与师傅一起掌握了《荒山泪》、《春闺梦》等多部经典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赵荣琛在北京、南京、抚顺等地进行演出,并担任东北京剧实验剧团艺委副主任,以及南京市京剧团团长。1980年调往中国戏曲学院任教兼顾问,再次回到教学岗位。此外,他还曾应邀前往美国讲授中国戏曲与程派艺术。
赵荣琛以其亮而不失沉郁清越高远的声音、温文端庄清淡静雅的情感表达以及唱念细致入微凝重沉厚的手法,被广泛认为是程派 京劇藝術的大師之一。他在编排方面也非常有造诣,对许多传统戲作出了新的解读,同时创作了一些新的戲目,如《火焰驹》、《苗青娘》等,使得他的舞台表现更加丰富多彩。70年代以来,他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而80年代则专注于声腔和表演理论研究取得显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