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的音乐作品不仅流传至民间,还深远影响了后来的元杂剧、明清章回小说。唐玄宗的喜好对于梨园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常上台扮演丑角,因此在梨园中,通常以丑角为班主或领导,而玄宗被尊称为梨园鼻祖。现代戏曲艺术工作者也自称是梨园子弟。这一切可以追溯到唐代时期,当时的宫廷设立了皇帝亲手选定的乐部伎子三百人进行训练,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这标志着唐玄宗时期宫廷所设的梨园正式开始运作。

作为宫廷乐队与太常寺和内外教坊并列,是专门负责训练乐器演奏人员的地方,其重要性不容小觑。后世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園行”,戏曲演员则被尊称为“梨園”。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在唐中宗时期,只不过是一片普通的果木园,与枣、桑、桃樱桃等其他果木共存,并无特别之处。但随着李隆基等人的加入,这片果木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才艺和文化氛围的地方,他们不仅是著名艺人,也是多方面的导师。

杜甫在他的诗《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中赞美了公孙大娘豪迈奔放的舞姿,如同羿射九日落,群帝骖龙翔。而这首诗序言还提到,由于看过公孙大娘表演,一位书法家张旭竟然因为受到启发,从此草书技艺有很大的长进。

在这一千年前的开元盛世里,不仅文学家如星辰点缀天空,但舞蹈和音乐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梨苑”的繁荣兴盛,无疑是世界罕见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