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次子和幼子凭借非凡的手段夺得了皇位。他们通常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敢于冒险、不畏惧风险。这是一种典型的流氓性格。那么,这些历史上的“后太子”为何都具备流氓性格?而且,他们往往能够成功地成为“后太子”,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呢?

扶苏是胡亥的大哥,在秦朝虽然还没有建立儒家“长兄为父”的传统,但长幼之辈还是有所区别。胡亥起初对大哥毕恭毕敬,但被奴才赵高蛊惑之后,他的流氓本性就暴露无疑,并成为了与大哥博弈的优势。大哥扶苏仁慈至极,优柔寡断,而小弟胡亥则轻易干掉了仁厚的大哥。尽管扶苏是秦始皇合法继承人,但胡亥却是秦始皇灵魂的合法继承人。在精神底色上,胡亥更接近秦始皇那股残暴嗜杀的流氓本色。

网络配图

从才华和能力来看,胡亥对比其父,只能称作小流氓。他实行大清洗,屠灭兄弟十二人,大幅度加剧刑罚,更是不手软。但他力不从心,与其父那般残忍雄霸天下相比,他只能望尘莫及。杨广在隋朝争夺皇位时为什么斗不过二弟杨勇?因为杨广是一个五毒俱全的流氓,而杨勇尚未达到一个真正流氓标准。

杨勇直率,不善伪装,以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为人宽厚待客。他作为长子,在二弟面前显然劣势。不仅伪装赢得了父母欣赏,还敢下黑手助他夺取皇位。在杀父弑兄等残忍事情面前,没有半点犹豫或拖泥带水可见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流氓。

李世民与李建成同样脾气相似,但李世民超越了杨广。他明明蓄谋已久,却被史学家笔端变成了反击干掉太子的故事。而玄武门事变中,只见二弟排兵布阵,却丝毫未见到大哥军队踪迹。高素质的流氶莫过于李世民这样吧,他杀亲兄弟,又获得“迫不得已力挽狂澜”的美名。

从才华角度竞争而论,呈现的是反向游戏规则。本来中国历史上的天子之位非偷即盗,就像鸡鸣狗盗之徒那样淘汰对方,最终成为太子的最佳选择。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浑者通吃”贯穿中国历史的一个游戏规则,纵观封建社会舞台上,最吃得开的是那些如英雄一般的人物——或者说,是那些如同现代所说的“流量王者”。英雄与流氓之间存在一种共通之处,他们都擅长掌控局势,用策略取胜。而良民、仁者,则永远无法跳出自己的牢笼,不敢冒险,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并不适应这样的环境。

网络配图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一些人物通过运用策略和手段最终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将这一点推广到整个社会,也许我们会发现,那些看似冲突的人们其实有着共同的一面——都是在这个世界上寻求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权力的斗士,每个人都有一种独特的心理战术,从而影响周围人的行为。如果说封建社会是个巨大的棋盘,那么只有那些既聪明又机智的人才能在棋盘外自由翱翔,而普通百姓们只能在地图内遨游,不敢跨越界线探索新世界。

最后,让我们思考一下,当天子的评价涉及到了这些复杂的情感时,以及是否能稳坐龙椅,其实也只是检验一个人品德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但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使是在一片混沌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