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乃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老爸杨忠,其虽然没有当过皇帝!但杨坚在称帝之后,本着孝道将其追谥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即隋太祖,所以隋太祖是不能叫的。这主要涉及到一个“谥号”和“庙号”的区别!既然是评价,那么就有好有坏,所以古代谥号分为褒贬两种。按照“谥法”,文代表学识渊博、勤学好问、道德博厚等等、像晋文公重耳、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那都是有作为的皇帝。当然,有好也有坏,有时候还有一种“平谥”,就是给那种本身无大过,但国家却在其手上衰落灭亡的君主。而庙号,其实与谥号有点类似,也是由后人评价,有点盖棺定论的感觉。但不同的是,庙号一般是要于国家有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人才会有。
他们分别是汉太祖刘邦(注意刘邦是汉太祖,其谥号是高皇帝);汉太宗即汉文帝;汉世宗刘彻、即汉武帝;汉中宗刘询,即汉宣帝。而且从唐朝开始,这个谥号的字数是一个比一个多,比如唐高祖李渊便被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后来者还能不断追加,只要字眼美丽,就得往上堆,这让人家怎么呼唤呢?而且这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起不到盖棺定论的作用。
所以一般开国皇帝就称之为祖,后面的就是宗,比如唐高祖后的唐太宗和唐高宗;宋太祖后的宋太宗;明朝则有些例外,如朱棣自封明成祖,他确实自己打天下打下来的,也没错。在明朝,“大礼议”事件也直接关系到了这一点。而按照规矩,在正殿里只能供奉九位先辈(一位开国之父四昭四穆),当时已供奉了八位(嘉靖第十位,景泰和建文未入)因此明太祖朱元璋不可能移走,而最远的一名应该移除——那就是明清时期被推崇的大成至圣治天行道万岁长生弘化广运仁政承天启运保民安康威灵显运仁寿显应普福顺应垂裕盛德隆基洪图茂业延祚固本兴革新命丰年富贵长寿吉瑞庆祥符瑞光禄厨华绮服玉食金寝宝服琉璃宫阙耀日月华云舒霁风雨旱涝皆可调御气周流乾坤一切物事皆可致用至善至美至强至乐久安宁极斯斯态度常此常彼动静异同一以貫之各尽所能各适所宜,无往而不利无前而不捷也。
总结来说,不同朝代对待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手段和标准不同,从简到繁,从宽到严,都体现出了一些特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