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的小像,文汇读书周报的资料图片展示了晚明小品的精髓。与高头讲章相反,这种文学形式旨在捕捉市井生活的细节,其文字既精练又清晰,鼓励个性解放。李渔的《闲情偶寄》、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沈复的《浮生六记》以及洪应明的《菜根谭》,都是这一时期代表作之一。然而,我认为张岱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陶庵梦忆》。

张岱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曾祖父和祖父都与徐文长交往密切,家中藏书丰富,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家境逐渐衰败。他父亲年过半百依旧未能考取功名,而是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6岁起,张岱就展现出了其聪颖才智,当时舅父提出了“画里仙桃摘不下”,而他则回以“笔中花朵梦将来”。16岁时,他写下的骈文《祁梦疏》充满了对未来的大志。

尽管走上了科举道路但未能取得成就,他便全力以赴地阅读家中的3万余册藏书,并深入研究历史事实。这次阅读激发了他多方面兴趣,如游览山水、诗词创作、绘画制作、篆刻艺术等,每天都在文学艺术领域中不断探索和学习。此外,他也热衷于交友,不论是官吏还是文士、工匠或伶人,以及和尚、道士乃至妓女,都成为他的朋友们。这段经历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视野,是他博学之基。

生活在明朝末期到清朝初年的动荡年代后,他回到故乡绍兴,在简陋的小屋内度过数十年。在这期间,由于家庭财产大减,从曾经的地位显赫到贫困落魄,只有四个儿子七个女儿以及五个孙辈。他丧妻留下两位瘦弱如猴般的情妇,只有薄田几亩破屋二三间。而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仍然坚持著书立说,最终完成33部作品,其中包括史著、文集及医学等多种类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夜航船》和《石匮书》,其中前者是一本广泛收集各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而后者则记载着奇闻趣事及各种文化逸闻。不论是在天文学或地理学,再或者军事策略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石匮书记载无遗。而且,无论是关于儒释道三教还是世俗生活中的各种奇异故事,它们都令人耳目一新。

虽然张岱的一生没有获得功名,但其留下的作品却无比丰富,可以说是自学之极致。他的人物形象通过文字完美呈现,最让人钦佩的是其坦诚直率。在晚年的自撰墓志铭中,即使坦言自己少年纨绔子弟、一生追求繁华,却也不掩饰自己的虚幻梦想。他还提出:“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这番话透露出一种超脱凡尘的心态,让我们对这个时代更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