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传奇岁月:从襄阳到成都的旅程

在襄阳城南隐居的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这只公鸡每当午时啼叫三声,水镜先生便下课。年幼的诸葛亮对学习充满热情,但无法全神贯注地听课。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小口袋,每天上学前都会将一些小米装入口袋中。

到了午后,诸葛亮悄然打开窗户,将小米撒向院中的花颈公鸡。当公鸡啄食完毕,又是再次撒下一把,小米和时间交织成了一场精心编排的小戏。直到最后,小米用尽,只有那得意洋洋的一声啼鸣作为结束曲。正好赶上水镜先生额外讲解了一段课程,使得师娘等待已久,却又不免感到有些焦虑。

“为什么晚了这么久?”师娘询问道,而水镜先生只是微笑着回答:“你没听到那只花颈公鸡的声音吗?”这让师娘意识到其中必有深意,便私自观察并揭开了这一切背后的故事。

第二天,当晌午即将来临时,那只聪明绝顶的花颈公鸡刚要张嘴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轻轻抛出几粒黄灿灿的小米。这一次,不是诸葛亮,而是他妻子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她悄无声息地返回家中,并详细向丈夫描述了此事。

面对如此精妙之举,水镜先生不禁赞叹:“你的智慧超过我,这个时候还能让我这个老师落伍。”于是,从此以后,“喂鸡求学”的传说被广为流传,并成为蜀汉历史上的佳话之一。而诸葛亮,则凭借其过人的聪明才智,最终成为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为蜀汉政权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