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7年(楚平王二年),楚平王派大夫费无忌到秦国去为太子建迎娶新妇。新妇很漂亮,接来,还没到京城,费无忌就先回京城,对楚平王说:“这个秦国女子太漂亮了,您可自己娶她,再替太子建另找一个。”楚平王听了他的话,最终自己娶了这位秦国女子,生下儿子珍,另给太子建娶亲。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十三年),楚平王去世。将军子常说:“太子珍年小,况且他的母亲就是前太子建应当娶的。想立令尹子西为王。”但因有法则和祸乱的担忧而被拒绝。于是仍立太子珍,是为楚昭王。
公元前515年(楚昭王元年),百姓不喜欢费无忌,因为他中伤太子建而使其逃亡,又杀害伍奢父子的情节,以及郤宛之死,这些都导致了伍奢之子的伯嚭和伍奢之孙伍胥逃往吴国,并引发了一系列对抗。在此期间,一直是以防御战术应对吴军侵扰。
公元前514年(楚昭 王二 年 ),吴 王僚趁着局势动荡时机攻打六邑、潜邑,但后路被切断,无奈只能退兵。此时吴国内部也发生宫廷斗争,使得两方都处于困境之中。
到了公元前512年(四 年 ),阖闾要求徐、钟吾引渡逃奔者,但最终还是放弃并攻灭这两个国家,然后命行人伍孟询问如何策划进攻,而后任命他为上卿并参与战争规划,最终夺取舒邑并诛杀逃犯们。但在此之前,他曾建议三分力量轮流骚扰边界,以等待更好的机会发动全面攻击。而在当时,其同僚孙武也提出了类似的意见,即不能轻易进入郢都要耐心等待合适时机。
至此,由于内外交困与外敌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作为主权者的选择并不总是理性的或明智的,但这些事件依然展示了一段复杂多变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能够通过研究如《东周列国春秋篇》这样记载史实的手续,从而了解那一时代的人物及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所面临的情况,为我们提供深刻见解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