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享年62岁。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

黄道周通天文、理数诸书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

人物生平早年的苦学

祖籍莆田文赋里双牌铺(今莆田山牌村),为唐朝桂州刺史莆田黄岸三十世孙北宋枢密黄中庸二十一世孙南宋潭州知府黄丰的十八世孙其曾祖才从莆田迁徙至漳州。

《黄漳浦文集·乞言自序状》记载曾祖讄宗德其先从莆田徙居铜海再世矣据《黄漳浦集》中的《莆中谢南夫曾叔祁郑郊郑郏等几位莆田人是当时福建的抗清义士又都是黄道周的学生 黄道周诗中承认其祖籍地在莆田

仕宦隐退崇祯五年正月因病请求归休将离京时他又上疏指出小人柄用怀干命之心以致士庶离心寇攘四起天下骚然不复乐生建议崇祯帝退小人任贤士并举荐一批有才有志之士疏上获滥举逞臆之罪削籍为民

崔琰论曰:“古来圣贤皆寂寞而无名,或夷狃而无闻,或篡弑而无辟,此非惟孤臣难独处也,而亦孤臣难独死也。”此言甚是。在这混乱和动荡的大时代背景下,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畏强权,无悔前行,最终以壮烈牺牲留给后人的教训和启示。他的一生,是一种对理想的执着,对正义的追求,对国家的忠诚的一个缩影。而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传颂,每每提及,都让人们感慨万千。这就是为什么朱瞻基英年的早逝,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活,更要珍惜这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大时代。此刻,我想说的是,你是否能像我一样,从容面对一切挑战?你是否能像我一样,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如果你愿意,那么请跟随我的脚步,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条充满未知但又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