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列强角逐中,日本海军为了实现其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并争夺世界主导地位,不断探索新型战术思想。特别是“先发制人”和突然袭击这一战略思想,被日本视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航空母舰的发展,这一策略得以实施。

1941年11月至12月间,日本军方秘密策划了对美国太平洋上的珍珠港进行大规模偷袭。这次行动极易被发现,因此日本当局采取了严格的通信管控,同时实施佯动与欺骗策略,以掩盖真实意图。

自11月8日起,参与行动的日本各舰队从内海开始出航。为了混淆视听,旧舰船、教练机被调入内海各基地,以假乱真。此外,还有训练大队冒充参战舰队,其电台、通信军官留给后备教练大队,而这些假设中的参战舰船则继续在九州等本土海岸基地上互相频繁拍发旧呼号、旧电码,为美方提供大量虚假信息。

美国情报机关久已熟悉日本主力舰通信指法,因而长期被这些巧妙炮制的假电报所误导。在实际情况下,这些关键战舰早已悄然驶向珍珠港,而不是如报告所述仍停留在九州南部或吴港附近。

12月1日,当Japanese Fleet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一名负责监视Japan Fleet动向的小校给珍珠港的情报部门报告称Japan Aircraft Carrier 6艘仍然停靠于“本国水域”。然而不久,他发现这些军艦失踪了。司令金梅尔上将询问位置时,小校回答不知道,但估计它们仍在本土水域内。此前他曾希望能确定他们的位置,但此刻却无从查证。

就在这时,一支庞大的Japan Fleet正悄无声息地绕过钻石角,此刻它正好处于珍珠港以北230海里的地方。一旦飞机起飞,它们便迅速扑向目标——静静泊在珍珠港内的大量美军战争船只。当7:50分第一批攻击机到达并投弹爆炸时,大火和浓烟瞬间笼罩整个珍珠港;美军仓促应对而遭受巨大损失,有4艘战斗巡洋舰沉没多数其他也受重创;多架飞机遭毁,还有数千士兵伤亡。

自1940年8月以来,无论是外务省还是驻外使馆发送出去的一切官方信件,都由美国破译团轻松解读。但由于轻信对方精心编造的谎言,他们未能预见到这一潜伏着危险的心理弱点,最终导致了一场震惊全球的大事件——珍宝湾之役。这次突袭虽然让人瞠目结舌,却也展示了一个国家如何通过高超的手段与心理游戏来改变历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