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作为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据说,它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能为过路行人留言。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华表。它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蹲兽组成,柱身多雕刻着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
在自然风光中,华表挺拔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和云,柱顶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的长片石,看上去好像直插云间,给人一种庄严感。悠久历史使得华表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一部分,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标志。
华表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柱头、柱身和基座。华表柱头上的部分又叫“承露盘”,汉武帝曾命人在神明台上立一铜铸仙人双手举过头顶托着一个铜盘,以为喝了甘露便可长生不老,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这种形式便流传下来,并且取消了仙人简化为柱子上放一只圆盘。
华表在北京前后各有一对,一般认为它们除了装饰外,还起到了纪念和标识作用。但至今尚有不同看法,有些认为它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图腾标志,有些则认为它原是一种乐器演变而来,或是一种观天测地仪器,最终演变成今天我们所见到的 华表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