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裴艳玲是一位才艺超群的艺术家。她曾以《林冲夜奔》、《南北和》、《钟馗》、《武松》等戏两次赢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荣获“主演特别奖”,主演电影《人·鬼·情》两次获得国际大奖……在这些耀眼的光环背后,是无尽的汗水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出身梨园世家的裴艳玲从小就痴迷中国戏曲,父亲的言传身教,恩师的严格教导,加上裴艳玲好学不倦,使她少年成名。她12岁加入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因超群的演技两次受到国家接见。《宝莲灯》、《林冲夜奔》、《钟馗》、《武松》、《陆文龙》等戲,让她的名字响彻中國南北劇壇。裴艷玲從學的是行當武生,但她鐘愛的是「女扮男」角色,但那時候,她們藝術才華受到限制,只能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紅色娘子軍()及杜鵑山()等戲中扮演一些女性角色。十幾年間,裴艷玲邊練功邊讀書,韜光養晦忍受痛苦享受孤獨,這成了她藝術生涯的一筆財富。
1983年初,河北省劇團體制改革启动之際,她承包了河北梆子劇院一團,由她主演的《寶蓮燈》()、哪吒闹海()、闹天宫()、南北和()等戲精湛の演技令各地觀眾倾倒。在1985年11月,她以昆曲《林冲夜奔》的形式参加全国戲曲觀摩表演,並獲得了大会為她特設的大獎,并於當年度獲得了中國戲劇“梅花奖”。此後,她多次率團赴上海、香港、新加坡、日本、希腊、意大利、丹麦、法国等国進行表演與講學所到之處,都刮起了一陣陣“裴艷玲旋風”。
1995年,她再度獲選為中國戲劇“梅花奖”的得獎者,並於同一年榮獲特別表現獎。此外,在她的領導下,一批新秀也被培養出来,以傳承其專業技能為目標。而且,不僅如此,在最近一次前往新加坡進行藝術交流和表現活動中,其京劇昆曲以及河北梆子的三種不同的舞台表現形式,以及他們精彩絕倫的人物化作都讓狮城觀眾們對其讚嘆不已。
現在,在北京、上海、新加坡及其他地區都有她的學生之一致認可並尊敬這位卓越無比的人物。而且,此刻,即便是在忙碌排练與公職任務之餘,他仍然擔任著多個重要職位,如:中國文聯會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京劇協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京劇協會總裁兼總編輯;而他的個人生活則充滿著創造力與熱忱。他繼續推廣並保護這門古老而偉大的文化遺產,也是他最核心也是最美妙的事業之一。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堅持將自己的經驗與知識傳授給未來一代,而這正是他留下的最大貢獻之一。
因此,可以毫無疑問地說,這位歷史性人物——裴燕凌——是一個真正非凡的人物,是我們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偶像。他對于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深遠影響,不僅因為他的作品,更因為他的精神。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他致敬,因為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改變世界,並使我們所有人對於生命有更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