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历史的转折点,1949年1月,我穿上了一袭红军服装,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那段岁月里,我曾经在阜阳军分区文工队、安徽军区文工团以及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中尽情挥洒着我的热血与才华。直到1956年5月,当我转业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时,这一段旅程才真正意义上展开。从此,我不仅参与表演,更涉足导演和编剧工作,还担任创作组副组长和二团艺委会主任等职位。我如饥似渴地投身于这门艺术之中,一直到1989年11月离休为止。
回首往昔,那些日子里我还完成了学业,1950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而1965年的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导演干部进修班更是让我对这一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后,在“”前期,我有幸执掌黄梅戏舞台剧《红楼梦》、《西厢记》的制作。这两部作品不仅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满足,也为观众带来了难忘的视听盛宴。
然而,与那些过去相比,现在我更加注重电视媒介。在此后的岁月里,我创作改编电视连续剧达17部70集之多,其中包括《西厢记》、《貂蝉》、《桃花扇》,这些作品都获得了大众电视“金鹰奖”、“飞天奖”的殊荣,并且还荣获美国南海金猴奖。我也没有忘记根植于土壤中的黄梅戲,不断尝试将其融入现代媒体,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例如,《孟姜女》的故事,不论是在舞台还是银幕上,都以独特的方式被呈现给我所在时代的朋友们。此外,还有一次参加新加坡第二届中国电影节,让我的作品走向世界,为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打开了更多国际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