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自号秋思之祖,元曲四大家之一,其文学成就在杂剧领域颇具盛名。据记载,他创作了十五种杂剧,其中《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等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此外,他的散曲亦享誉世间,《东篱乐府》一卷中收录104首小令及17套套数,是其散曲集大成之作。

马致远的作品多以神化道士为主题,尤其是全真教故事,如同他生活时代蒙古统治者对“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的态度一样,一方面有所倾向,但另一方面却又未能彻底实行,这给当时的汉族文人带来了既幻想又失望的情绪。马致远本身也曾经历过仕途上的挫折,虽然他年轻时有着仕途抱负,却长期无果而终。他后来担任地方官职,也只是暂时而已。在这段蹉跎岁月中,他的心渐渐冷淡,对世俗名利持怀疑态度,并在道教中寻求解脱。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创作的一部著名杂剧,它讲述的是王昭君出塞和亲南匈奴的故事。这一历史事件,在《后汉书·南匈奴传》的记载中,更添了一份传奇色彩,使得后世笔记小说、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不断地进行增删改造。而《汉宫秋》则是在这些传说基础上,再加上虚构,将原有的历史事实转变成了一个关于弱国被强邻压迫、皇帝软弱与臣子之间权力斗争以及爱情悲剧交织的情节,最终导致昭君投江自尽,这样的戏剧结局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人性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