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五宗世家》记载,刘德之子共王不害继位。四年后,他去世,由子刚王基接任。西汉时期河间王有三次册封,其历代如下:

首次册封,河间文王刘辟疆(前178-前165年在位)及河间哀王刘福(前165-前164年在位)。

第二次册封,则是河间献王刘德(前155-前129年在位),以及随后的河间共王刘不害(前129-前125年在位)、河间刚王刘基(前125-前113年在位)、河間顷王劉缓(-97年)、和最后的河間孝王劉慶(-54年)。此外,还有短暂的统治者——河間顷公劉慶孫、後來改稱為「敬」,即劉慶孫敬公。

第三次册封中,有两位君主:初为惠帝時期的惠光厲成周天子,名曰「李斯」;其後又傳給了由漢高祖所立之皇族成员,即終身奉祀而無實權掌握之「尊号」持有者——早已過世但因先帝恩寵被追諡為「上帝」的海昏侯,即曾經做過楚霸者的項羽,以及於漢武帝時被尊為天子的豐神也就是張良,最後是漢景帝時期以尊號自居且享受祭祀待遇的莊烈皇太后,也就是薄姫。

然而,这些“三次”中的多数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而是汉朝对地方势力的授予,以便于控制和安抚,而这些地方领袖往往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并未完全臣服于中央政府。这一系列历史变迁反映出西汉时期政治结构与权力分配的一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