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97年的萨尔丹,一个年轻的俄罗斯大使团秘密访问了荷兰著名的造船厂。这个使团成员之一,个子高个子的青年米哈依洛夫,以水手为职业,却在这里当了一名木匠。他对造船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经常向工人们请教,同时也记录下了许多知识。他的身份和行为让工人们感到困惑,但他们不久后才发现,这位木匠竟是沙皇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出生于1672年,他的童年充满戏剧性。在10岁时,他与同父异母的兄弟一起被立为沙皇,但随后宫廷权力落入了他姐姐索菲亚的手中。彼得和母亲流放到了莫斯科附近,失去了参与政事的机会。
尽管如此,彼得仍然与外国人保持着密切联系,他深受西欧文化影响,同时也热爱军事训练。在建立两个童子军团后,这些军团逐渐成长成为训练有素的武装。这让索菲亚感到恐惧,最终她策划了一场叛乱试图杀死彼得。但是彼得迅速击退叛乱并夺回了控制权。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全俄统一市场开始形成,但是相比西欧先进国家,俄国落后半个多世纪。此外,没有海港限制其海外贸易扩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建立强大的海军建立起了必要性。
于是,在1698年返回后的彼得大帝展开了一系列改革以现代化和西方化国家。他鼓励引进西方技术人员,并派遣年轻人才到东欧学习。他推动工业和商业发展,加快城镇扩张、资产阶级增长以及社会变革。在他的统治下,首次建立规模可观的地军建设现代化军队,并实行西式训练法。
在社会问题上,彼得主张实行西方化,如禁止蓄胡须、穿戴正装、吸烟及喝咖啡等。此举遭遇反对,但这些政策带来了持久影响,使贵族统治下的国家接近于顺应西方风俗和文化。
然而,对正教会进行改革也是他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仅创办非宗教学校,还促进科学发展并引入儒略历以现代化文字。此外,在内务改革之外,他还改善了外交政策,与土耳其南部交战,并获得波罗之战胜利,从而将自己提升至欧洲强国之列,被尊称“祖国之父”、“大帝”,并正式命名为“俄罗斯帝国”。
最终,在涅瓦河两岸创建圣彼德堡作为与西欧交流主要地点,而1721年,将首都从此迁至莫斯科。这标志着圣彼德堡成为连接东西方的一个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