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战前夜,奥匈帝国的皇帝弗兰茨·约瑟一世,已是世人瞩目的悲剧人物。38岁那年,他的哥哥马西米连诺一世在意大利被枪决。60岁那年,他唯一的独子鲁道夫殉情自杀。69岁那年,他妻子茜茜公主在瑞士被刺杀。85岁那年,他侄子兼继承人斐迪南大公也在萨伏依遭遇刺杀(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位老皇帝的一生见证过太多亲人的离去,关于最快乐的一刻,我以为就是他的独生子的死亡,那个事件给他带来了短暂的安慰。

茜茜公主是个活泼开朗的人,而约瑟妇则性格沉稳,这两个人婚后情感交流不畅。至于侄子斐迪南大公,与约瑟妇发生冲突,不顾老皇帝反对,要娶一个平民女子为妻,这让老天子气得半死。他唯一愿意接受的是女儿鲁道夫的情感生活,没有受到母亲宽重干涉。那时候身为王储的鲁道夫,为何没有开口呢?

二、鲁道夫的情感困境遭到了父亲严厉压制。

弗兰茨·约瑟一世从小习惯了宫廷生活,因此他的行为举止中充满了贵族气息。他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并且坚持洗冷水澡,以保持身体健康睡觉也不用柔软床,而是躺在地板上,就像随时准备出征一样,这样做也是为了提醒自己保持警觉。他还学会了8种语言,是一个聪明勤奋且自律的人。但他也有严格遵守礼仪和规矩的一个弱点,即使笑话也要适度,不可以轻易开玩笑。这样的性格深深影响了他仅有的孩子鲁道夫。

三、鲁道夫有倔强独立的心理特质。

作为奥匈帝国的一个成员,鲁道夫面临着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复杂的情况。在少年时代与姐姐相处得很好,一起游玩。但是当他6岁时,被送到奶奶那里培养成君主,使得他无法再和姐姐一起玩耍。长大后的魯多福與母親間關係類似,都喜歡自由開放,但由於魯多福早早被安排好的婚姻,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变得奇妙起来。一位活泼開朗的王子,却只能与呆板的祖母和母亲接触,而不是那些同样活泼开朗的人类。这让我们可以想象到魯多福的心境会怎样?然而,在少年之后,魯多福并没有变成像父亲那样狭隘而刁悍,只不过成为了一位患有烦闷症状的小王子,那也是导致其自杀原因之一。

四、魯多福與父親對於國家立場相同。

虽然從小受過嚴格教導,但魯多福本身並非一個遊蕀者。他擁有一個獨到的見解,比如支持法國邦交良好,而父親則偏向普魯士。而對待匈牙利事務來說,父親採取較為強硬的手段,而魯多福則更傾向於考量匈牙利人民。此外兩代人的觀點不同,也體現在他們對國家大事上的看法上。如果不是只有兒子的身份,那麼事情可能就简单许多。不過,由於這樣的地位讓彼此無法逃避,這種壓力最終導致了他的悲劇結局:沒有得到幸福,只能選擇走向死亡。而我們,如果站在他的位置,有些苛求,又无从选择,我们會如何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