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国内掀起了波涛壮阔的自力海潮,许多殖民地天皆经历各种百般谋求平等与民族解放,以及国家自立。印度的自力尤其值得一提,它跟其他国家浴血奋战的和平斗争有所不同,他更多的是采取非暴力的方式。其中最著名当属圣雄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以及“绝食抗议”的头脑。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简单,却能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这一点令人瞩目。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父母打骂、孩子不听话、顽固的人不吃也不喝,家长如何威慑呢?但甘地采用这种方法,是基于坚实的信念以及国内情况支持,那可不是玩游戏。

让我们先分析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头脑。这一活动(Satyagraha Movement)是由甘地发起的印度国民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甘地倡议以非暴力的方式抵制当局、构造、法庭、教校和进行总罢工、抵制英货、抗税等形式来进行斗争。那样的头脑最大的特征就是长期而持久,不使用暴力,其劣势则是极端依赖于英国殖民统治,对于超出非violent范围的人民奋斗持反对态度,以致与英殖民政府斗争,使问题与问题之间产生冲突,没有利于人民获得真正的自由。但没有管怎样,“非暴力不合作”头脑在印度谋求民族解放以及国家独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倡议者甘地也被印度国民尊称为“国女”,深受国民敬仰。

圣雄甘地说:“尽食”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手段,而是跟“非暴力不合作”相辅相成的一个环节,这个活动跟印度宗教传统紧密相关。他的一生中有记录的18次绝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原因。他第一次绝食是在1913年,当时一个村庄里发生了一件悲剧性事件,他为了这件事决定绝食,并且持续7天,然后又连续4个半月只吃一次饭。

1933年,英国当局对印度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甘地说再次通过绝食来表达他的抗议,以希望用这种方法感化仇人,让他们保持殖民主义统治印度并撤出印度。此后,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争议时,他又用同样的手段参与到那场争论……

这样的行为没有一而足,但从动机上看,甘地说的心意是非常高尚,没有是一种主观上的牺牲,而是一种为了理解他人的心灵,以及救赎人类道德体系便进行行动。因此,在很多人心目中,他具有神圣的地位,那种声望也是他能够采纳“非violent not cooperation”的底气。而如果仅仅是国际影响,即使在国内受到更大影响,“non-violent non-cooperation”离开了国际环境中的激烈变动,就难以奏效。那时候国内的情况究竟呈现出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里需要复杂介绍一下英国作为日无降帝国及其二战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