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国内爆发了一股强大的自主潮流,许多殖民地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反抗各类束缚和国外的统治。印度的独立运动尤为引人注目,它采取了不同的路径与其他国家相比。他更多的是采用非暴力抵抗,而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浴血奋战。其中最著名的方法是圣雄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和“饥饿斗争”。这些方法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对待压迫者的同情,而不是通过暴力手段来达成目的。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见父母吵架,小孩不听话,孩子们倔犟到不吃不喝,我们都知道过一会儿他们就接受不了了,但我们又怎么能让他们服从呢?但甘地用这种方法,是有底气以及国内情况支持的,这可不是游戏。

下面我们先分析一下什么叫做“非暴力不合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种活动。在这场运动中,甘地提出以非violent方式抵御当局、构筑、法庭、学校和进行总罢工、抵制英货、抗税等形式。这一种思想最主要特征就是长期而持久,不使用武力的力量,其劣势是极其巨大挨打了英国殖民统治,但激发了印度人民士气。但它也有明显弱点,那就是拒绝使用武力,对于超越这一限制的人们行为遭到了仇视斥责,并且没有足够帮助与英殖民政府斗争,使得结果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没有利于国人的真正解放。

但是,不管怎样,“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在印度争取自由过程中起到了极其巨大的作用,其倡导者甘地说也被印度人民尊称为“祖国之女”,深受国人的敬仰与爱戴。圣雄甘地的一生中的很多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他多次进行过饥饿斗争,每一次都为了传递感动人们的心灵而进行。

他的一生记录下的18次饥饿斗争,每一次都是为了不同的原因。他第一次是在1913年,当时一个村庄发生一起悲剧事件,一位妇女及两个男孩因误会被杀害,这个事件震惊了44岁的甘地说,让他决定去进行7天甚至更长时间只吃一次饭。1933年,当英国当局实施克制政策时,甘地说再次采取饥饿斗争,以此来向英国人表达他的诉求,并希望能够用这种方式赢得仇人的怜悯,让英国人放弃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变化,以及国内情况激烈变动的情况支持下,“非violent无妄”的头脑以及“饥饿斗争”才得以成功实现1947年的8月15日,印度获得了独立。在那之前,从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再到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导致英国作为霸主的地位瓦解,并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新秩序。而全球范围内,也正在逐渐形成新的国际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