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记载,蚩尤曾与炎帝大战,后被黄帝所败,其遗裔散居于四方,为苗族、瑶族、羌族等民族的先祖。

传说中,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族的酋长,是苗族的祖先。在汉族神话中的他是武战神。他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不死不休,对抗黄帝时使用刀、斧、戈作战。然而,在涿鹿之战中,他被黄帝所杀,并尊为“兵主”,即战争之神。

关于蚩尤城的记载,可见于《水经注》和《魏土地记》,指出涿鹿城东南六里有一处名为蚩尤城。而在《晋太康地理记》中提到,这个城市没有东面,因为它位于涿水流域内,而涿水自东北流向南。这些文献中的描述提供了对历史上的蚩尤活动区域的一些线索。

学者们根据不同文献进行了多种解释,一部分认为蚩又与炎帝并非同一人,而是其部下或后人;另一部分则提出他们可能属于同一部落集团,但时间顺序有所变化。儒家典籍往往将蚩尤描绘成敌人,但其他文本,如《逸周书》和《山海经》,则对他的形象更加客观。

除了作为战争英雄的形象外,蚩又还有其他方面的人物特征。他以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出现,有兄弟八十一人,每个人都具备特殊能力,如铜头铁额和八条胳膊。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位具有强大力量和勇猛无比形象的人物。

传说还讲述了一个故事,说当时所有民族都害怕着这个巨大的怪兽,因此,他们请求天神帮助打败他。在战斗中,黄帝最终成功击败了这位强大的敌手,用他的军旗上画着这样一个生物来激励士兵,使更多的人臣服于他的统治下。

尽管不同的历史资料对这一事件有不同的解释,但它们共同点在于:每一种文化都赋予了这个人物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通过这样的故事来传达某种价值观或者教训,比如勇气、忠诚或权力的必要性。此外,它们也展示了人类对于过去英雄人物创造力的大量用途,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形式来塑造我们的认知世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