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李璮袭为益都行省(今山东境内)长官,拥军自重。南宋开庆元年(1259),李璮加速准备反叛蒙古,一面进犯南宋,取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等4城,一方面加固益都城防,储存粮草,截留盐课。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其幼弟阿里不哥也在漠北自立为大汗,两兄弟为了争夺汗位发生战争。忽必烈为了稳定李璮,加封他为江淮大都督,并对他的上述活动隐忍不发。
策动叛乱
在处心积虑地拓大地盘的同时,李璮采取各种方式巩固和加强对自己辖境的实际统治权力。在蒙哥汗时期几次征调诸路兵时,他都“诡辞不至”。而他攻下海州之后,却向朝廷要求从东平等路份运饷给军,即使运输代价高至“率十石致一石”亦所不惜。在辖地之内,他还试图逐渐确立制度化的官制,并修湮废多年的试院、文庙,招聘儒生,以秩序化的统治来延揽人心。
主要功绩
巩固权力是李璮最重要的一点。他通过联姻方式与黄金家族中“东诸侯”之长缔结起“肱脾相依”的关系,当为他在北方诸侯中表现最为桀骜不驯的重要原因。此外,他还试图逐渐确立制度化的官制,并修湮废多年的试院、文庙,招聘儒生,以秩序化的统治来延揽人心。
惊动朝野
举事之前,朝廷对他的用心即已有所察觉。但由于当日北边未靖,大汗回京后,对于此事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加封他为江淮大都督,加以安抚和姑息。这段时间里,他们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有书信往来,其中甚至提到过“期甲子”,表明了他的预谋已经被传达出去。
出兵济南
二月初八日,从涟海趋赴益都后,不久便进据济南;此后顿兵济南达两月之久,即被元军团团围住。这也是姚枢所说的“下策”,即出兵济南,而坐待山东诸侯应援,但却没有得到应援,最终导致失败。
战败与死亡
四月,被史天泽专征,在高苑老僧口击败了他的军队。当时的情况极其危急,无奈之下只能投奔到了大明湖,不死,被俘并被斩于军前。这种悲剧性的结局,也让人们认识到无论如何,都不能轻视同胞间的情谊和忠诚,这样的背叛行为将会招致严厉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