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凯雷在柏林工业大学读建筑系期间,他回到了家乡,考虑到当地的极端气候环境、丰富的黏土资源和传统民居文化特色。凯雷决定用改制的黏土和最传统的人力,为家乡建设一座小学——甘多小学。这所学校不仅使用了经过改进的黏土,还采用了茅草作为建筑材料。这种设计既保护了当地文化,又凸显了本土意义。

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因其在极度贫瘠土地上推广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获得普利兹克奖。获奖语中称赞他以美观、谦逊、大胆和创造力的方式通过清晰的建筑语言和成熟思想,在人们常忽视的地球角落改善生活,为他们带来超越建筑学范畴的馈赠。他坚定捍卫了普利兹克奖使命。在接受这一荣誉时,凯雷感慨地说:“我是一名建筑师,更是一名奉献者。”他的奉献源于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和对其热爱。

在城里的那所小学,每个教室都挤满150多名学生,环境闷热不适。在7岁的一个假期结束时,他开始串门道别村里妇女们见到他,都会把身上仅剩的一枚硬币塞给他。妇女们如此喜欢他,是因为她们想要为他的教育支出做贡献,希望他将来能回到村里帮助改善社区生活质量。这次经历深刻影响了凯雷,使他决心苦读。

现在57岁的凯雷已有著名作品遍布丹麦、德国、意大利、瑞士、英国以及美国,如伦敦蛇形回廊,科切拉音乐节装置艺术,以及美国Xylem展亭等。但是,最让人动容的是他的家乡项目,因为这些或许解释了,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房屋?

对于这个问题,凯勒认为最佳材料并不是现代化最高级,而是土生土长的粘土与稻草,因为它们才是最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下的材质。他相信,用这两种材料修建出的房屋才是最适合当地文化条件及生活习惯好的设计。此外,有学者指出,这些设计也是非洲资源状况及其发展解决方案,并且尊重当地传统智慧。

甘多小学图书馆甚至使用瓦罐制成屋顶。今天的大部分建筑追求西方风格,但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与地区没有现代化条件,他们保留着原有的纯朴民风。而卡耶尔通过设计向大家展示,从每个国家的地方物质条件出发,可以实现更多包容性、融合性和多元化。他说,即使非洲,如果宣扬全部使用传统技艺,那么人们会认为这是阻止这里发展,是拒绝现代化。但卡耶尔认为这样想是不正确的,因为真正住在乡村里的居民,他们以亲近自然方式生活。

因此,对于卡耶尔来说,不管贫困还是富裕,都应该追求品质,每个人都应享受品质、高舒适度及“奢华”。他的思维代表真正创新——需要回溯历史、尊重自然,同时又能让现代化实现路径,就是去看以前怎么做,以及我们为什么不能激活这些古老技艺。而卡耶尔关于这一点以及设计理念,对中国新农村建设也将是一个很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