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1年,凯雷作为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系的学生,他回到家乡,考虑到当地极端气候、丰富黏土资源以及传统民居文化特色,用改制的黏土和最传统的人力,为家乡建起了一所小学。甘多小学以其图书馆闻名,那里的屋顶由当地瓦罐制成。凯雷热爱自己的家乡,他认为家乡的传统建筑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而黏土和茅草只要稍加改进,就能成为非常好的建筑材料。他为家的设计既保护了当地资源与文化,又凸显了本土意义。

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因其可持续发展建筑在极度匮乏土地上为居民开创新模式,在普利兹克奖获得时,被赞誉为“美观、谦逊、大胆和富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也给予了他们超出建筑范畴的馈赠。对于他奉献精神,凯雷说:“我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名奉献者。”他的奉献源于对家的热爱与思念。

在过去,当地的小学教室里挤满150多名同学,环境闷热不适。但凯雷回忆起7岁时村妇们送他去学校前的一枚硬币,以及她们希望他能用这些钱支出教育,从此他决心苦读。在此基础上,他现在57岁,但已经有许多国际知名作品,如伦敦蛇形回廊、科切拉音乐节装置艺术等。

然而,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设计是基于对资源极度匮乏情况下的解决方案,并尊重当地传统生活智慧。他认为最好的材料不是现代高级产品,而是土生土长的粘土和稻草,因为它们才是最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文化及生活的材质。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不同地区不同的物质条件中学习包容与融合,以及如何将现代化与自然相结合。

对于那些缺乏现代化条件但保留原有纯朴民风的地方,凯雷提倡尝试追求品质,即使贫困也要追求品质,每个人都应享受舒适和“奢华”。这意味着真正创新需要回溯传统、尊重自然,同时实现现代化路径就是激活这些传统技艺。这一理念,对中国新农村建设也有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