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记忆中,太监形象多半是缺失了男子气概的存在。然而,在东汉之前,他们还是拥有完整男性的能力和身份,只是在东汉之后,这种角色才被彻底废除。成为太监是一份极为扭曲心理的职务,因为他们不仅要忍受他人的鄙视,如果不能爬到皇帝身边,那么他们的一生将毫无成就。而那些已经成功攀登皇帝身边的人,则能够以此为资仗势欺人。

从史料来看,不少宦官一旦掌握权力,便忽略了其他人的存在。如果遇上胆小或无能的皇帝,那么灭亡只在时间问题之内。一些有权力的太监不仅参与朝政,有些甚至敢于直接杀害皇帝,如赵高所做,杀害了胡亥。这类事件并非秦朝独有,唐朝即有三位皇帝被宦官所杀。

我们都知道肃宗之所以能够登基,是李辅国功劳最大,因此肃宗对他自然怀抱深厚敬爱。在得到所有大权后,李辅国便开始实践自己的野心,他先后处决了所有对自己不利的人,然后竟然在肃宗面前暗杀了皇后,使得本已体弱多病的肃宗因惊吓过世,从而导致李辅国夺走了肃宗性命。在其后的唐宪宗和敬宗也同样遭到了身边太监的手刃,其中敬宗甚至是在更衣时被暗杀。

然而,并非只有唐朝拥有大量宦官,明朝时期也是如此,但明代宦官并未像唐代那样手段残酷。在明末,当王振作为英宗的大臣发挥巨大作用,被英宗信任至极,以至于英宗成了他的傀儡。但王振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想要篡夺君位,最终鼓动英主亲征,与外敌交战结果兵败被俘,同时也遭追兵剿灭。此事以后,明代宦官们认识到,他们需要依靠君主作为自身权力的来源,因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还有魏忠贤这个例子,他虽然强势,但一直保持着与熹祖之间紧密关系。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还让熹祖题写生祠碑文,而这碑文一经完成,就使他的生祠名正言顺。因为明白只要君主支持,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能获得巨大的权力,所以这些宦官往往会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好自己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名正言顺地扩张自己的影响力,而不会梦想取而代之。

因此,在换届过程中,由于这些保驾护航,加上对抗外敌入侵时更为积极协调国家事务,这些似乎比之前任何时代都要更加稳定。而且由于官方内部利益斗争相对较小,这可能与其专权有关。思考这一切,小编不得不赞叹:明代宦官确实在智慧方面远超前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