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这位隋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似乎并不受太多人的青睐。他的选择导致了隋朝的衰亡,而且长期以来,唐朝的人们总是贬低他作为统治者的能力和成就,比如李世民曾说杨坚“心不明”,欺骗孤儿寡妇以取得天下;虞世南则批评他任用外戚,导致朝政混乱;房玄龄更直白地指出,他“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赞扬唐朝,而自然而然地也开始贬低杨坚。不过,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唐代那些人虽然在背后攻击杨坚,但却默契地继承并发展了他留下的制度。在西方,对于杨坚的评价尤为高超,《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有学者高度评价他的卓越领导力。而且,在2001年,英国《卫报》甚至将其选入世界史上最伟大的百位君主之列。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杨坚到底为何被如此尊重?首先,他所处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结束了自汉末以来持续数百年的纷争局面,将全国统一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他平定江南、安抚岭南,使得北方与南方进一步融合。此后的中国大都基于他的统一大业继续前进,从这一角度看,杨坚可以说是第二个秦始皇。
至于他的制度改革,也极具创造性。三省六部制是在他的时期基本确立,这一体制对后来的历代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废除了北周复杂繁琐的官职体系,并恢复了汉魏时期简洁有效的行政结构,使得政府更加高效和严密。在地方管理方面,他进行了一系列机构精简措施,以减轻百姓负担。他撤销了一千五百多个郡县,只保留州和县两级,这些措施显著提高了政府运作效率。
开皇七年,他又创立科举考试制度,这项选拔人才的手段在当时全球范围内都是独树一帜,并影响到后续1300多年的文官选拔体系。最后,在法律领域,他修订并颁布《开皇律》,这是一次重大刑法改革,对古代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尽管唐人一直试图贬低杨坚,但他们却无法掩盖这些成就。正因为如此,当西方学者回顾历史,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具有巨大建设性贡献的人物——隋文帝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