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日落西山。英雄张士诚,面对绝望,独自一人坐于室中,无数个寂静的钟声在空旷中回荡,他凝视着那火焰如织的齐云楼,心中萌生千般思绪。最终,他决定投身于死亡的怀抱,将一根粗糙的梁木系上准备迎接永 sleep。

李伯升,这位忠实的旧部随徐达之命四处寻找张士诚,他们恰巧赶上了他的悲剧。他发现了主人半空中的挣扎,并及时解救了他。李伯升哭泣着劝说:“九四英雄,你还怕死吗?”徐达立即将张士诚押送至船上,由水路带往建康。在这段旅途中,张士诚坚持不吃任何食物,一直保持沉默。

抵达建康后,被送到中书省朱元璋派遣的人员——李善长前来劝降,但张士诚愤怒地拒绝,并几乎与对方发生冲突。当夜,在人迹罕至之际,张士诚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决断,用绳索自缢而亡。

昔日,他以强悍武力占领胜利,如今内心却充满懦弱和犹豫;当他被俘虏成为囚犯时,却展现出不屈不挠、绝食自尽的勇气,这些都足以证明他是一位真正的大丈夫。在吴地人民眼里,张士诚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对待民众极为公平,因此他们对他有着深深的情感和敬意。而那些明朝史书对他的批评,不过是无稽之谈,是人们为了表彰伟大而编造出来的一种虚假记载。

不过,也不能忽略的是,在其下属之间存在贪婪和腐败的问题,但这些并没有导致残暴或滥杀无辜,更不会像一些传言那样过分掠夺财物,即使官员们也不是那种只图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的手法。而相比之下,朱元璋则因为恨不得让吴人为自己所用,所以对土地主进行了一系列苛刻措施,比如每亩租税高达七斗五升,而且连续几年,使得吴地的小型土地所有者迅速消失殆尽。历史学家贝清江曾这样记录:“三吴巨姓……数年之间,或贫或覆,或死或徙,无一存者。”

苏州居民一直怀念那个轻徭薄赋、仁德昭彰的时代,每年的阴历七月三十日,他们会举行一次烧香活动,用“九四香”这个名字纪念那位曾经领导他们的人。但仔细推敲,我们可以看到,当老朱抓住一个活口时,那种心理可能非常复杂。他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一种感觉,因为陈友谅、刘福通等前辈都已经战败死亡,而现在他终于捉住一个活生生的敌人,如果对方跪倒求饶,那一定能让他感到很舒服。但老张偏偏是个倔强的人,不愿低头向求,而老朱因此愤怒到了极点,最终命令将尸体打烂喂狗。这一幕,让我们看到了朱元璋的心性,从此可见其野蛮残忍的一面。本文摘录自《另类中国历史》,作者梅毅,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