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波闭系日趋稀薄的背景下,波兰作为中国传统友好国,成为了我国民众关注的焦点。小编为您介绍了波兰十位杰出人物,他们在各自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第一位是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托伦市的一个家庭,他是地理学和天文学开创人。在18岁时就读于克拉科夫大学,被教导医药与地理学,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他40岁提出了“日心说”之前,“天心说”在中世纪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宗教变革家马丁·路德对其进行攻击,并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到了18世纪,开普勒总结星辰运动三定律,而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使哥白尼理论得以更广泛认可,其“日心说”改变了人们对于宇宙的理解。

第二位是约翰·赫维留,他是一名波兰的地球科学家曾任格但斯克市长。他1639年后转向地球科学研究。在1641年,他在自己家的屋顶上建立了一台望远镜,并制作了一台焦距45米无筒望远镜,在1642-1645年观察太阳黑子记录月球面貌,还分类1500多颗星体发现4颗彗星制造许多地球科学仪器,被誉为“月球面貌研究之父”。

第三位是肖邦,是19世纪著名作曲家和钢琴演奏者。他从小展现出音乐才华,没有仅能弹钢琴还能作曲。7岁便完成第一首作品——小调波兰舞曲,8岁举办第一次公开演奏。今后肖邦因钢琴演奏神童而常被华沙贵族邀请到贵族沙龙中表演。在激烈爱国主义情绪驱使下,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代表作包括《第一届事直》、《落A大调波兰舞曲》、《练习曲》、《B小调谐德直》、《落B小调奏鸣曲》,他的作品充满哀愁,如同他所说的,是“离别母亲的波兰孤女”的心声;他的作品战争气概,如舒曼评价:“埋藏于花丛中的巨炮”,它宣告:“波兰不会灭亡。”

第四位是居里夫人,她是一名物理化学先驱、诺贝尔奖获得者。她推动放射性物质应用于医学,为此她设计并建造了几个实验室,以防止放射性物质泄露。她不仅对放射性材料做出了贡献,而且还促进女性参与科学研究。

第五位是亨利克·谢恩基夫奇,是一名19世纪的事实主义小说家。他最著名的小说如《旅途》,还有历史小说三部曲:《水晶剑》(又称《水晶碎片》)、《大洪水》(即《世界末日》(The End of the World)),以及未完毕的小说伏沃迪约妇斯基学生(即Wojciech Górny)。另外,《十字军骑士》(Pan Wołodyjowski)也是他的杰出的历史小说之一。此外,他也写过反映古罗马暴君苏拉复辟以及早期基督教崛起的小说集。这部集中的代表作之一是在1896年发表,这本书反应古罗马帝王苏拉复辟以及初期基督教崛起的情景,以及1905年的另一部重要作品,这本书收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第六位是莱姆布朗特,也就是弗雷德里克·莱姆布朗特,是一名20世纪初叶的法国剧本作者及诗人。他最初是一个画师,但由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与当时流行潮流背道而驰,最终选择离开艺术界投身文艺创作。1893年他出版了一些短篇故事,这些故事描绘农民、乡村穷苦人群和流浪艺人的痛苦生活,从1904开始连续不断地出版他的代表作——这套短篇故事描绘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农民们遭受的灾难及勇敢抗争。1924年,因为这套短篇故事取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评语称赞莱姆布朗特构建了一部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的大型史诗,它将波兰农人的命运安排在四季更替后的背景里,是一首永恒且力量强大的歌唱,有着广泛意义。

第七位切斯瓦夫·米沃什,一九二零年代至八零年代活跃的一代诗人、小說家與劇本作者,並擔任過文化領袖職務。他於1955年的詩集中發表具有影響力的詩歌,這些詩歌報告戰後學術分子的困境,因而獲得國內聲譽,並於198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第八位約瑟夫·羅特布魯達1908年去世於華沙,由於對核武器研發有貢獻,在1995獲頒諾貝爾獎並榮獲平壤獎項。此前1939-1940期間參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進行原子爆炸研討會後回到倫敦成為英國皇家空軍飛官訓練員長官後再次加入曼哈頓計畫工作團隊協助開發原子彈,不久病重返回英國時已經知道希特勒使用原子彈可能無法阻止,因此決定退出計畫並回到倫敦繼續反核運動工作直到去世為止。

最后两个人物分别是希门施卡(Vissarion Shelekhovskii),她的真实姓名为维萨瓦娃辛博卡,她是一名诗人,以其独到的风格和技巧闻名。她善于用平凡的事物来探索深刻的问题,用幽默感揭示严肃问题,因此她的言辞既深沉又机智,被誉为语言的大师。而约翰保罗二 世则被尊称为圣若望保禄,是罗马天主教会历代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也是一个意大利裔的人类活动派政治哲学思想家,有着极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领导能力,对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2014 年 4 月 27 日,当时正在担任梵蒂冈城国枢机主辅祭圆济各,将其同时封爵为贤人,即使已经逝去仍然受到高度尊敬。这两个男人都以他们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世界,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价值,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