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低工资的时代,为了激励从事高危工作的人们不惜牺牲一切,戚继光将奖金作为强有力的刺激手段。明朝的戚家军正是实践了这一策略的成功典范。

戚继光给士兵的月薪微不足道,只有两两银子,这个数额甚至比农民打短工还要低。这种做法虽然艰难,但是在明朝实行低工资制的大背景下,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在重文轻武、抑制军备的环境中,请求高额军费又是一大风险。

然而,顺应王朝制度和人们的心理需求,又不得不提供更大的物质诱惑。单凭微薄的工资无法激发士兵卖命的情绪,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打短工也能获得同样的收入,而何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前线作战?

因此,将奖金设置得非常诱人几乎成为了唯一有效的手段。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没有足够的物质奖励,就无法吸引成千上万勇敢者投身于这项艰苦卓绝的事业。在这种情况下,戚继光设定了一系列高达赏金:每击败一个倭寇即可获得30两银子,每10个倭寇300两,每100个倭寇则是3000两。

这些赏金由12名小队成员平分,其中包括8名冲锋陷阵的一线士兵,他们负责战斗中的主力部分,因此拿到了大头。一线士兵除队长外,还有2名持牌手、4名长、2名狼筅手,这些人员主要参与战斗行动,因此他们得到最多的一部分赏金,即20两;二线岗上的短刀手和伙夫各自得到较少金额;如果有鸟铳手协助作战,那么鸟铳手也会分享一部分赏金,而队长则成为收益最大者。

这样的奖金制度意味着,如果全队一年内累计击败60个倭寇,那么基本上每位一线士兵都能获得150两银子,比国防部长还要丰厚。此外,他们还有机会从战场上抢来的“财宝”中分得一些利益,如丢弃在战场上的金属器具或其他贵重物品。这份收入虽不可预测,但对那些渴望富裕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战争工作态度,而且让原本被视为苦役般存在的事业变得充满希望,让人愿意为此付出一切。在这个过程中,戚继光既未触动现有的政治体系,也未彻底改变士兵待遇,却以其独特之举,使得原本人人厌恶的事情变成了通往财富与荣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