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蕴三与樊锥同为清末的拔贡生,戊戌变法时期,他们参与了湖南巡抚陈宝箴的维新运动,与谭嗣同、梁启超等人一道。变法失败后,他们被通缉,但石蕴三和樊锥得以避难于山间。随后,石蕴三前往日本留学,并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以“苍石”自号表示反对清朝统治。他返回中国后,先后担任船山学社社长和湘学会组织者,鼓励学生参加反清活动。在长沙,他帮助创办了中学堂,并在禹之谟的唯一学堂兼课。但当禹之谟被捕时,石蕴三逃往上海继续其教育工作。
宣统三年(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他深感愤慨,不畏牺牲地写下挽联:“鲁仲连,义不帝秦,君不爱民民爱国;屈大夫,魂游列楚,生者如死死如生。”辛亥革命胜利后,他未受聘为官,而是继续从事教育工作。袁世凯称帝後,他支持云南起义并拒绝政府的职位邀请。1920年代,他出版多部著作,其中包括《老学今诠》、《政谈续》、《燕尘录》等。他还曾任湖南大学教授,但在“一二八”事变中,其作品遭到焚毁。在抗日战争期间,当长沙沦陷时他辞职隐居于乡间,因病去世于1948年7月。他的传记见载于《人物大辞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