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年4月,一个婴儿在丹麦欧登赛城的贫苦鞋匠家中出生。这个孩子大声啼哭,他仿佛是上帝将天使贬谪到人间的证明。教士安慰他的母亲说:“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歌声就越美妙。”许多年后,这个孩子用他如夜莺般的声音向世界唱起歌儿,即使是圣诞老人,也不及他更有名气。他就是著名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的父亲是一位想象力丰富、对小孩无限热爱的鞋匠。他常常给孩子讲故事,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做玩具游戏。从父亲那里,安徒生继承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对小孩深厚的情感。
在欧登赛的小镇上,人们相信神话和传说,这些神秘的事物成为了安徒生的童年的幻想之源。在学校时期,他经常偷看女同学萨拉,把她想象成童话中的公主,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但最终这段恋情也告一段落。
11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了。14岁时,孤独的安徒生来到了哥本哈根求学。但贫困生活让他得病,没有希望成为一名歌手。他转而进入文法学校,但遭受轻视与嘲讽。在图书馆中,他发现了一份精神上的慰藉,并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
1829年,《从霍尔曼运河到阿玛东部步行记》出版,让人们认识到他的文学才华。不久,一部喜剧《尼古拉塔下的爱情》在皇家剧院上演,但由于出身“低贱”,他受到批评者攻击。这次事件让他无法忍受环境,最终离开了哥本哈根,在菲英岛和同德兰半岛旅行。
“旅行就是生活”,这是安徒生的座右铭。他一共进行29次国外旅行直至1873年,为此完成了《阿马格岛漫游记》、《幻想速写》、《旅行剪影》等作品。在这些旅途中,他创作出了多篇自传性质的小说,其中《即兴诗人》是其代表作之一,是国际性的文学作品,它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除了诗歌、剧本和游记外,剪纸也是他的另一项技能。在纪念博物馆展出的各种图案中,有挂在圣诞树上的舞蹈者,有各种花卉动物,还有门徽都是由他精心剪制的人头形象。此外,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他的童话创作——1835年的第一本童话集问世,其中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以及《小意达的花儿四篇童话。这四篇童话来自自己的人生体验,“它们像‘种子’一样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细流、一束阳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们破土而出。”
随着时间推移,每个圣诞节都有一新版童話出来。整整43年间,每一次阅读都带给读者无尽惊喜,那诗一般语言、婉转曲折的情节,使得每个人都被吸引进去探索其中奇妙世界。而且,他赋予一切事物鲜活灵魂,让它们能够跳跃、飞翔或唱歌;把他们献给所有人,无论是在哪个角落,只要有人愿意聆听,他们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从而产生共鸣与启示。
尽管面临艰难的人生道路,比如看到街头冻死的小女孩并没有办法解决社会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天国,但是通过这些经历加深了解解社会现实与人类痛苦,以及寄托于未来的一线光明,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深刻地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而最后几年的生命虽然身体虚弱但朋友们围绕着支持,不断地表达对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敬仰之情,而当有一大学生成为作者送去干枯三叶草作为祝福时,更显出了这位伟人的传奇色彩——即便是在最悲惨的情况下,也依然有人怀抱希望寄托于这一切。而这一切,都汇聚成了我们今天对于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理解:一个以梦想征服现实,以爱心温暖世界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