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慰农:在法“勤工俭学”时期的奋斗与牺牲

早年,李慰农投考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职。1919年,他被录取至华法教育会,与蔡和森等人赴法“勤工俭学”。期间,他与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等人共同建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党,并于1922年6月在巴黎召开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该组织。

返国后,李慰农深入产业工人集中的四方村,为建立严格的组织制度和保密制度而殚精竭虑。他积极发展工会组织,举办夜校并建立工人俱乐部。1925年4月19日,他发动大康纱厂工人的罢工作运动,最终成功争取到16项复工条件。这场22天的罢工作最终取得了胜利,但随即发生了青岛惨案及上海五卅惨案。

面对这些挑战,李慰农领导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沪青后援会,并发起募捐活动。他还领导四方机厂1800多名工人冲破敌人的封锁举行游行,同时发起成立上海事件后援会。在他的领导下,全市各厂与各行业的工人们相继举行反帝行动,最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帝风暴。

然而,在7月26日的一次应变工作中,不幸遭到了捕捉。不顾酷刑威胁,他坚贞不屈,最终于同年的7月29日在团岛海滩上英勇就义。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九日,有关青年为缅怀先烈之功业而特捐资塑造雕像,以纪念这位献身革命事业的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