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锥与石蕴三,同为清末学者,均曾在戊戌变法时期参与维新运动。他们与谭嗣同、梁启超、熊希龄等人一同倡导改革思想,遭到失败后被通缉。石蕴三避难上海,并于光绪二十六年留学日本,在那里他加入了同盟会,以“苍石”自号表示反抗清朝的决心。

回国后,石蕴三任船山学社社长和湘学会组织者,他鼓励学生对抗清政府。在他的努力下,一些重要的教育机构成立,如邵阳中学堂和唯一学堂(广益中学前身)。然而,由于政治压力,他不得不再次逃往上海。

宣统三年(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这激发了石蕴三写下挽联表达其忠诚和坚持。他拒绝了建议他入仕的机会,并继续支持反抗袁世凯称帝的运动。在6年(1917年),他受聘为教育部长范源濂所需之总纂,并著有多部书籍。

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二八事变”期间,他在上海出版的一些著作被日本飞机炸毁,而湖南存有的版本也在文夕大火中销毁。此时他已是老迈,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直至去世。他的遗产包括《说诗解颐》、《尚书今文通释》、《易象的哲理观》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