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功臣之所以能够躲过朱元璋的猜忌,历史地图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我们可以将这些功臣分为四大类:本人善终、子孙袭封;本人熬到朱元璋去世;本人善终,但子孙未袭爵;以及那些在开国初期因功被封,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爵位或影响力的人。

本人善终,子孙袭封

魏国公徐达: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去世,享年54岁,被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其子徐辉祖继承魏国公一爵,并一直保留至明朝灭亡。

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去世,享年46岁,被追封岐阳王,谥武靖。其长子李景隆继承曹国公一爵,在靖难战争中表现不佳,最终被削爵圈禁。

西平侯沐英: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六月去世,享年48岁,被追封黔宁王,谥昭靖。其弟沐晟继承西平侯一职,在永乐六年的安南征战中有出色表现。

江阴侯吴良:洪武十四年(1381年)十一月去世,被追封江国公,谥襄烈。其子吴高继承江阴侯一职,在靖难战争中一度受到重用,但最终因言官弹劾而被除爵废为庶人。

安陆侯吴复:洪武十六年(1383年)十月在云南病逝,被追封黔国公,谥威毅。其子吴杰继承安陆侯一职,但在白沟河大战失败后被贬官。

本人熬到朱元璋去世

长兴侯耿炳文:凤阳守将十余载,没有参与军阀混战,对朱棣起兵时表示支持,不幸于真定之战阵亡,其家族也因此失去了长兴侯的爵位。

武定侯郭英:作为朱元璋的老乡和贴身护卫,因忠诚与谨慎而受宠信,其女婿鲁王朱檀早逝,对皇权无威胁,最终死后才恢复了他的爵位。

本人善终,但子孙未袭

信国公汤和:洪武二十八年的凤阳老家寿終70岁,以幼时伙伴关系、卸下兵权及身体不好等理由避免陷入猜忌,其家族随后失去了信国公的一职。

开创者中的遗落者

在开创者的行列里,有些功臣尽管曾经获得极高荣誉,却最终因为多种原因失去了他们的地位和尊严:

例如德庆侯廖永忠,由于“僭用龙凤诸不法事”或者淹死小明王等问题,一直是疑点丛生,他儿子的尝试续任遭到了拒绝,只能成为散骑舍人的微末身份。在这片历史地图上,他们各自的命运如同星辰一般闪烁着光芒,有一些成功逃脱了死亡,而另一些则默默消逝在时间的大海里。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成为了那段伟大的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中国乃至世界史书留下了深刻印记。而今天,我们继续探索他们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丰富而又复杂的历史。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功臣们,也许是因为某些个人的行为引发了皇帝对自己的怀疑,或许是由于政治斗争导致权力的转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地方。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继续阅读有关明代开國功臣們命運變化的小说或者歷史書籍,以进一步理解這個充满戲剧性與悲劇性的時代背景下的每一个角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