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年4月,一个婴儿在丹麦欧登赛城的贫苦鞋匠家中出生。这个孩子大声啼哭,他仿佛是上帝将天使贬谪到人间的证明。教士安慰他的母亲说:“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歌声就越美妙。”许多年后,这个孩子用他如夜莺般的声音向世界唱起歌儿,即使是圣诞老人,也不及他更有名气。他就是著名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的父亲是一位想象力丰富、对小孩无限热爱的鞋匠。他常常给孩子讲故事,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做玩具游戏。从父亲那里,安徒生继承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对小孩深厚的情感。
在欧登赛的小镇上,每个人都相信神明和女巫,他们讲述着各种离奇传说。这一切都让一个原本喜欢幻想的少年更加充满了幻想。这些古老传说和童年的梦想成为了他创作作品的源泉。
在学校时期,安徒生经常偷看惟一的女学生萨拉,他把她想象成童话中的公主,一直渴望接近那个黑眼睛的小姑娘。但最终他们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因为萨拉决定成为农场女管事,而不是公主。
11岁那年,安徒生的父亲去世了。当他14岁时,只身前往首都哥本哈根进入歌剧学校,但贫困生活导致他的嗓子受损,最终放弃了音乐道路。他转而进入文法学校,但遭遇轻视与嘲笑。在那里的一座图书馆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并激发了写作之情。
1829年,他出版了一部旅行记《从霍尔曼运河到阿玛东部步行记》,随后又有一部喜剧《尼古拉塔下的爱情》在皇家剧院上演。但由于出身低微,他面临文学界人的嫉妒与攻击。他无法忍受这种环境,所以于1830年夏天离开哥本哈根,不久开始了一次漫长的人类旅程。
“旅行就是生活”——这是安徒生的名言。在1831年之后,他开始了一系列国外旅行,一共29次直至1873年。在这段时间内,他完成了包括《阿马格岛漫游记》、《幻想速写》、《旅行剪影》等多种作品,其中以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最为成功,这也是他文学代表作之一。
除了诗、戏剧以及游记作者之外,安徒生还擅长剪纸艺术。在纪念博物馆中展出的各种图案,从舞蹈者到花卉动物,再到门徽,都体现出了他的技艺高超。而童话则是他所有创作中的最高峰,从自己童年的经历中汲取灵感,对穷苦孩子生活深有同情,以此来创造那些无尽希望、快乐与教益的小故事。
1835年,《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的四篇童话集问世,它们来自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它们像‘种子’一样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细流、一束阳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们破土而出。”
每一年圣诞节都会有一本新的童话出现,为全世界带来了欢乐与启示。从这一点起始,用整整43年的时间,直至生命结束时共创作168篇作品。那样的语言优美,那些曲折的情节,让他的童话在当时就已成为全球拥有读者数量最多的大师级文学作品。而且,不仅如此,那些充满奇异梦境般火花,同时也表达出了对劳动人民以及那些生活痛苦中的孤独儿童深切同情。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里,她蜷缩墙角划燃最后一根火柴,在微弱光线下,她幻想到圣诞夜那温暖幸福的一幕:桌布雪白烤鹅冒着热气蹒跚走来……但这幻景瞬间消散,当元旦清晨人们发现她已冻死街头,无人知晓还有多少孤立无援冬夜里的其他孩子们所遭受之痛悲,而只有带着深沉哀伤寄希望于天堂。这便是汉斯·克里斯蒂亚恩·昂德森——即我们所熟知的是丹麦伟大的民间文学巨匠昂德森(Hans Christian Andersen)的故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