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先生画赞碑》卷,明末董其昌书,楷书纸本。作为明朝一位久经官场浮沉的艺术家,董其昌一生可谓丰富多彩。在他亦官亦隐的后半生,往往是:为官的时候,作品稀少;归隐时,又著述丰富。 此卷临唐颜真卿《东方先生画赞碑》(该碑在山东陵县),书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12月29日(农历),正是董其昌辞去湖广提学副使后之作。文从沈梦认为,董其昌时年52岁,在400多年前算是一位小老头了。

该卷师法颜真卿,落笔精绝,笔法劲健、意境高远,为董氏中年时期楷书的代表性杰作。这份楷书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个人品格和生活情趣。每一个字都是精心雕琢,每一笔都流露出一种宁静而坚定的态度。

清裴景福称此作有“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之美。卷首所临碑额“汉大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更为其罕见之篆书作品。这不仅展示了他的篆書造诣,还证明了他跨越不同的风格领域并能达到同等水平的能力。

卷末自识:“颜尚书此碑,我苏学士以所自出。今仿《画像赞》,犹似伽叶起舞。”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古人艺术创作方法的尊重与学习,同时也体现出作者自己不断探索和创新精神。此外,“丙午除夕前一夕灯下识”,显示了作者在晚年的思考状态,即便身处世事纷扰,他依然能够保持内心世界的一片宁静与专注。

卷前引首四字:“参指头禅”。这是对古人的致敬,也是对禅宗思想的一种体悟。而在卷后,有近人宋伯鲁、裴景福、华盦道士李玉梅、沈尹默等四家题跋,这些人的评价和感受进一步增添了一份历史厚重感,使得这幅作品更加珍贵。

如今,这幅《东方先生画赞碑》,早成了董其昌楷书的代表作品。在当代,它不仅因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书法价值而备受推崇,更由于它承载着无数艺术家的敬仰与追求,被视为一种精神财富,让人在面对它的时候,不禁陷入深思,对于过去的人物及其时代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