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年轻时曾是魏国公毋忌的常客,在秦灭魏后,他逃亡到黄县任外黄县令,与刘邦相处了数月。随后,他与朋友陈余一起投奔了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被任命为左右校尉。在秦二世元年的八月,张耳和陈余跟随义军大将武臣进入邯郸。当时,陈胜在陈地称王,因此张耳和陈余劝说武臣在赵地也称王。武臣自立为赵王,并委任张耳为右丞相,而鲁骚则担任左丞相。

然而不久后,部将李良杀死了赵王武臣和左丞相鲁骚,只有张耳因为他的聪明才智及时逃脱了这场劫难。他迅速招集了一些未叛离士卒并与幕僚商议,将原赵国后裔赵歇立为新的赵王,并迁都至信都。在同一年闰九月,当秦军主将章邯占据邯郸时,张耳和赵王歇被迫退守钜鹿城,但很快被秦军围困起来。

此时,项羽率领援助的义军北渡漳河解除了钜鹿之围。十二月间,张耳与陈余发生矛盾,不仅责备他不肯救援,还怀疑他暗中害死自己的人马。而当幕僚提醒他接受兵权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此后的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刘邦灭掉了秦朝,而项羽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对刘邦封以汉王,同时封十八个诸侯,其中包括对曾经支持过抗击秦朝统治的功绩卓著的张耳,以分给他一部分土地,让他成为常山之君。这便是常山之国建立初期的情况。

尽管如此,由于其功劳与其他人相当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加上齐桓公田荣反叛楚国,这让 陈余感到愤怒。他秘密派遣门下客夏说去向田荣求取帮助,以便共同反抗项羽。但最终结果是使得他们陷入更深层次的地位冲突,最终导致战败。而在汉高帝三年(前204年)的时候,他带着几万人的队伍东出井陉击打那些背叛自己的盟友——即那时候仍旧属于流离失所状态下的残留势力。此举极大地震惊敌人,使得整个战局急转直下,最终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为成就历史上的辉煌业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