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的是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是权力的顶端么?希望以下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明朝内阁!

明朝是我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开创了许多先进的制度,今天带大家了解明朝的中央机构——内阁制。

从秦始皇统一华夏,建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形式,就出现丞相这一个官职。后面的历代虽然称呼有所区别,但一直有丞相这个官职,而且赋予了丞相很大的权利(地位和权利仅次于皇帝,主要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到了明朝,最开始也设置了丞相,但经过权臣丞相胡惟庸案件之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得皇帝的权力空前的强化,但是也导致了皇帝工作负担急剧增加。朱元璋是个勤政皇帝,还能忍受,而后来的者可没有这么勤政,这就势必需要一个机构来承担起丞相这个职位责任来,因此内阁制度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

雏形期:在建文四年(1402年),设立内阁,它最初只是负责向皇帝提供咨询的机构。其中组员——大学士,从翰林院选拔,他们都是高素质人才,不直接参与政权,只充当私人顾问,其品级较低,不直接参与政治,与宦官、六部尚书等其他部门关系紧密。

发展壮大期:从成祖朱棣之后,一些东宫旧臣如杨士奇、杨荣、杨傅,都受到了重用,并且都入阁称为“三杨”,他们逐渐成了实权人物。此时,由通政司汇总小纸票写上贴在奏章上,由司礼监太监呈报给皇帝过目批阅,为六部和地方上的奏章进行批阅并给出建议。

成熟期:景泰年间,由吏部尚书王文进驻入内阁称为大学士,这让大学士成员成为真正的实权岗位,而且开始让其高于六部,将其权限扩大到对六部还有地方上的指挥和监督。此时由一名资历和威望最高的人选为首辅或次辅领导整个系统,如夏言、严嵩徐阶等,他们的地位与宰相相当,有着宰相之多但不及之少。

顶峰期:经过嘉靖、隆庆两代的发展,在万历早期,当张居正成为首辅,他几乎掌握了一切国家大事,对国情洞察深刻,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此时他实际上接近于现代首长的地位,而整个国家机器则以此作为运转中心使得国家能够正常运行,同时限制了单个人的暴君行为,让国家不会因为个人而发生混乱。这就是我要说的 明 朝 内 阁 制 度 的 功 能 与 地 位 如 何 发 展 到 顶 枭 时 期 的 概 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