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由禧,气象学家詹姆斯成20年来首人在自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1920年2月14日,高由禧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下和洋村,他是家中四兄弟的老三,从小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父亲看他喜欢读书,就把他送进了学校。在高中毕业后,父亲不幸病故,但这并没有阻碍他的求学之路。他选择了去重庆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读化学系,并最终在赵九章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他的科学研究生涯。
1948年,高由禧发表了一篇关于东亚自由大气运行的论文,这一工作开创了中国季风研究的先河。他与徐淑英、许孟英合作编写出版了《海南岛气候》一书,对海南岛气候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植胶产胶问题的建议。此外,他还参与编写了《黄河流域降水》专著,以及几本黄河流域降水、暴雨图集和资料。
1956年,为改变西北干旱面貌,中国科学院组织高山冰雪利用实验研究,高由禧任融冰化雪队队长来到甘肃。在兰州成立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地球物理研究室后,他任副主任主持工作。这段时间主要从事人工融冰化雪、土炮消雹、干热风方面的研究。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冲击,但在恢复后的1974年4月,在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基础上调整组建了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在接下来近30年的时间里,他转向了高原气象学和西北干旱问题,对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变化的大背景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代初期,当选为国际大气电学委员会委员和云物理委员会委员,并参与策划并组织领导多项重要科研项目。1995年,一次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试验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这是他作为第一完成者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获得此类荣誉的一个典型例子。
除了这些成就之外,高由禧还是一个有远见的人物。他提出了除海陆季风外,还有南北半球季风、行星环流季风以及平流层季风等概念,这些对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他还参与建立或改善多个机构,如广州中山大学教授以及仍然兼任名誉所长、researcher角色等职位。
2001年3月3日,在他的生命旅程结束时,有许多人评价他治学严谨,为人正直生活俭朴,把主义作为人类最高理想。(九三学社评)
总结而言,不仅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或是在教育教学管理上,都体现出他的卓越才华与无私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