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悼王——重用吴起革新治国,东周之际战国初兴的楚悼王(前401年),继承了一个动荡的时代。三晋强盛,楚国处境艰难。当他即位时,国内外形势已大不相同。他面对的是一个由内而外、由上而下的危机:三晋联军在乘丘大败楚师(今山东巨野县西南),试图削弱楚右翼,以解除左翼威胁。而后,他九年(前393年)攻韩取负黍(今河南登封县西南),十一年(前391年)又在大梁及榆关遭三晋联军重创,不仅失去战略要地,还让魏夺得郑国的大梁等地。无奈之下,他向秦求援,并请求出兵攻占韩六邑,转移压力。此举激发了三晋与秦的矛盾,使他们拉拢齐,从而加剧了与楚的冲突。

天降吴起,对于这个心怀抱负但无计可施的悼王来说,无疑是喜讯。在屈、景、昭贵族掌控国家和百姓生活,而自己无法有效应对外患的情况下,他渴望有像古代先辈那样的贤臣辅佐。经过多年的寻访,最终遇见了吴起,这位人才如同天赐良缘,让他感到自己的愿望得到了实现。他以最高规格接待吴起,用尽礼节来彰显这一历史性的决定,为国家带来了希望。

随着时间推移,吴起变法开始施行,其改革措施深入人心,为楚国注入新的活力。这一变革不仅改变了国内政治格局,也使得当时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楚国逐渐找回了一些自信和力量。在这过程中,由于他的英明决策和改革行动,再次证明了一件事:真正的人才可以在任何时候为社会带来转机点,是最坚实的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