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京剧票友的楷模,他对京剧的热爱从孩提时代便开始了,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被爷爷带着去听戏,对晋剧产生了浓厚兴趣。第一次听到的曲目是《打金枝》,那时他的世界被色彩和脸谱充满了好奇,每次偷跑到后台看演员化妆都是因为花脸脸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马飞的戏曲之路越走越宽,不仅局限于一家,更多地了解、接触各种戏曲。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京剧节目中发现了马连良,开启了一段与京剧不解之缘。

自学 京剧过程中,他尝试舞台表演。那是在高三的一次年级联欢晚会上,他唱出了自己进入京剧世界的启蒙段子《甘露寺》。尽管条件艰苦,但这并未阻止他继续追求梦想。在军训期间,他被推上了舞台,再次唱出《淮河营》,虽然失败但没有让他放弃,在大学中文系学习后,他又一次站到了舞台上。

家庭对于他的选择也是挑战,最早他们并不接受他的选择,“家里人都比较反感,我父母并不接受京剧”。“我父母常常叮嘱我:‘你不要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啊’。”但马飞坚持自己的道路,在2005年3月成立梨园文化促进社,并开始招募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我肯定不会跟你说,京剧是国粹啊,我会问,你听过陶喆的《susan说》吗?看过《霸王别姬》吗?”用这种方式吸引同学们报名入社。

即使面对困难重重,如身体状况恶化至瘦30斤,但马飞从未放弃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信念。经过近一个月精心筹备,梨园社于2005年6月11日成功举办华中地区最大的京剧演唱会。这场活动吸引多所高校前来参与,其中石川原湖北省副主任也亲自出席支持,“石老觉得年轻人喜欢京调这个东西,不简单、不容易。”

展现的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让原本平凡的事物变得更加壮观和令人印象深刻,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故事背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