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初,明成祖朱棣率兵南征,身为世子的朱高炽奉命留守北平,他出色地指挥将士奋勇抗击,顶住了李景隆50万大军的围攻,不仅为为燕王保住了根据地,更为朱棣诱敌深入,乘机偷袭并收编永宁精兵创造了条件。
朱高炽在“靖难”之役中可谓立了大功,但朱高炽身肥体硕,且患有足疾,需要宦官扶持才能正常行走,因而在以后的战役中很少有战功。相比于朱高炽,他的胞弟高煦、高燧则跟随父亲朱棣南征北战,战功显赫。尤其是朱高煦,勇武强悍,能征战,深得朱棣的宠爱。
“靖难”战役期间,局势逐渐为朱棣控制。朱高煦自恃功高,觊觎世子的位置。建文帝朱允炆便利用这一机会,派锦衣卫张安持密函面见朱高炽,让其归附朝廷,并许以燕王封爵。朱高炽识破了建文帝的目的,于是当机立断,派人将没有启封的书信连同张安星夜送往正在前线作战的朱棣。
然而朱高煦的心腹宦官黄严动作更快,他得知建文帝送信的事后,先于朱高炽驰报朱棣,声称世子与朝廷私通谋反。高煦也乘机进谗,诬陷高炽早有篡位之意。朱棣勃然大怒,决定下令处死高炽,多亏此时朱高炽派来的人匆匆赶到。朱棣看完书信才知道错怪了朱高炽,庆幸自己刚才的命令没有发出,否则就要错杀了自已的儿子。
1402年,朱棣称帝,却迟迟不立太子。原因主要考虑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冲锋陷阵,英勇善战,多次在乱军中救朱棣于危难之中。加之他的长相似朱棣因而深受朱棣钟爱;而且在战难时,朱棣就对高煦有过“世子多病,你多努力”之类的暗示。所以欲舍高炽不忍,欲立高煦又恐违背祖制,难以让臣民心服。
翰林学士解缙在高炽被立为太子问题上可谓煞费苦心,功不可没。他以“世子仁孝,天下归心”晓之以理,以高炽之子朱瞻基必然是个“好圣孙”动之以情,劝说朱棣立高炽为太子。朱棣又分别询问了黄淮、尹昌隆等人,他们的意见与解缙完全一致,使朱棣的心逐渐倾向于世子高炽。
又过了些日子,朱棣命众臣题《虎彪图》,画中有一虎领众彪(小虎),呈父子相亲状。解缙借题发挥书成五言绝句一首“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读完诗句,朱棣深为所动,随即宣布立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封国云南。
解缙的行为深深地激怒了高煦。1407年,解缙进谏朱棣,指出高煦有意与高炽争位,引起了朱棣的强烈不满,认为解缙有离间他们父子之情的嫌疑。高煦乘机诬陷解缙不守朝规,泄漏宫中机密,朱棣不问青红皂白,将解缙贬到广西,后改为交趾(今越南),后被锦衣卫在狱中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