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宁静的1796年歌廷根大学夜色中,一个19岁的数学天才少年独自一人面对着三道布置给他的数学题。前两道题目如往常一样,在两个小时内轻松解决,但第三道题却不同,它是用圆规和无刻度直尺构造出一个正17边形。少年初时以为这是导师为了考验他而特意设计的一次挑战,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开始感到困难重重,脑海中闪现出的每一种解法似乎都无法触及这道谜题。
然而,这份挫败感并未让少年放弃,他决定以更为创新的思维方式去尝试。他拿起圆规和直尺,一边画图一边深思熟虑,最终在窗外破晓之光即将到来之际,他终于找到了答案,那是一种超乎常人的思考方法。
当他向导师展示自己的答案时,自己心中充满了歉意与自责。他诚恳地说道:“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花了一整晚才能做出来,我觉得我辜负了您的教导。”但当导师收下作业一看,脸上露出震惊与激动交织的情绪,并问是否是由自己独立完成时,少年有些迷惑地回答说:“当然,不过我很笨,以为会花更多时间。”
这个时候,导师请青年坐下,用同样的工具再次要求他制作一个正17边形,而青年则迅速完成任务。见到这一幕后的导师称赞不已,说:“你不知道,你刚刚解开了一项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阿基米德也没有解决过它,更不用说牛顿了。你真是个天才!”
后来,当这个少年回忆起那个经历时,他总是坚持说,如果有人告诉他那是一项如此古老且复杂的问题,他绝不会在短短一晚间就找到答案。但那就是我们今天所知的大名鼎鼎的人物——高斯,是如何通过坚韧不拔和创新思维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眼中的“数学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