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的沉默,犹如一位名将在历史长河中的最后姿态。他的不反抗,仿佛是一场深夜中最温柔的告别曲。希特勒虽曾怀疑他,但终究选择了赋予他一个尊贵的离世方式。

在二战后期,希特勒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他试图通过怀柔政策和下层布置亲信以巩固权力,但总参谋部仍旧对他抱有戒备。在刺杀企图中,这种猜忌达到了顶峰。希特勒愤怒之下,进一步排挤下层,最终掌握了绝对权力。

720次刺杀企图失败前,一些密谋团体原本计划拥立曼施坦因为新领袖,但他们也愿意让隆美尔去稳定西线防线。这是因为隆美尔被视为能够控制局面的将军。而当时,他只暗示自己背上了责任,并遭受株连。

尽管如此,隆美尔一直保持着一种抽象而孤傲的人格,对于周围的事务显得有些无所谓。他在民间生活中总是感到局促,不愿意有人来推动自己的命运,只希望能平静地走向死亡。在临死前,他告诉自己的妻子,即使希特勒要给他取舍,也已经足够面上去了。

对于那些切齿仇恨倒戈者,如同用钢丝绞断生命,再用摄影留住遗像。希特勒确实担心隆美尔在德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他没有把这位享誉盛名的将军送上审讯台。

隆美尔卷入刺杀案件后,被元首严厉打击,在之后多次提到他的名字时,说出他过于天真无邪。当民众带着执行希特勒处决命令前往家中时,他们告诉隆美尔,只要他不动手自尽,就不会动摇他的家族和幕僚。但就在此刻,隆美尔的心跳加速了。他知道家里有充足弹药可以抵抗,如果需要逃跑,那些道路都已被封锁了。他激励自己最少能得到国葬那份殊荣,然后请求葬礼进行黑色仪式,让一切后事处理完毕,便脱掉身上的非洲服装,将爱犬锁进书房,还拿出了宝贵的元帅权杖,让那份枯萎前的辉煌伴随着自己离开。这就是史诗般的一生结束,而他的身体则是在500米外的一个地点,用氰化钾自我安慰,在汽车后座缓缓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