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孙怀仁,从1950年考入安徽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科开始了我的演艺之路,以表演为起点接受了严格的训练。1958年,我有幸见证梅兰芳女士在安徽的演出,她主演的黄梅戏《打焦赞》中饰演杨排风一角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还亲自指导我化妆,教会我挑花线的动作,这些经历至今仍让我铭记在心。在进入黄梅剧团后,我扮演过多种角色,从花旦到刀马旦、彩旦、老旦、娃娃生,每一个角色都让我耳濡目染,获益匪浅。
1980年,我进军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进行进修,在那里系统学习世界各流派的戏曲理论,同时也积极参与自编、自导、自演项目,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交流甚欢。一年后回到剧团,就开始筹备赴港 演出节目,不久之后又排出了《龙女》,选择马兰作为主角,因为她个人的条理感和形象气质适合这部作品。随后,又连续排出了《风尘女画家》和《无事生非》,这三部作品被称为“马兰三部曲”,实际上也是我的工作成果之一。我作为学者出身,对于如何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人物有着独到的理解,现在很多话剧导员虽然擅长人物分析,但对于如何让每位新人展现自己的魅力则显得手足其缓。而我,则能从内而外地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手法,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人物塑造师。
退休后的日子里,我依然思考着黄梅戏艺术的未来。我认为,要想让黄梅戏持续发展,就必须时刻牢记观众的心声,让他们能够走进剧场坐下来欣赏,让它们喜欢上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当然,也要允许黄梅戲创新,但不能背离其本身精髓。在这个过程中,我扮上了承前启后的角色,无论是跟严凤英和王少舫学艺,或是在给马兰与吴亚玲等人才指引方向,以及为小梅花排练,都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