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风伯,即指风神,是人面鸟身的天神。又称风师、飞廉、箕伯等等。中国古代的风神崇拜起源较早。在《周礼》中,提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风师,箕也”,意思是月离于箕,风扬沙,故知風師其也。而东汉蔡邕《独断》则称:“風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風。” 箕星是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之一,此当以星宿为风神。

职能

风伯之职,就是“掌八風消息,通五運之氣候”。風是氣候的主要因素,事關濟時育物。《風俗通義》的《祀典》稱,“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風雨,使萬物生長,有功於人。”

由来

风神亦稱為風伯或風師,其信仰起源甚早。在春秋戰國後期,由於楚地和中原一帶對飛廉和箕星兩種形象的崇拜逐漸統一,這使得飛廉成為了南方的一個重要傳說角色。

演变

飞廉有时也称作蜚廉,其形象非常古怪。但在楚地则自古以鹿身雀头的神秘怪兽飞廉为风伯,《水經注》稱飛廉以善于行走而為纣王效力,在周武王擊敗纣王后,被天帝封為 風 神。

奉祀

对於風伯的奉祀秦漢時就已經列入國家祀典,並且要“諸郡各置一壇”,與王同祀。在道教宮觀中也有設殿供奉 風 伯 雨 师 和 雷 公 電 母 的 形象,而這些塑像常作白发老人,以輪扇相待。

传说

最早的人面鳥身天帝被稱為箕星或箕柏,《風俗通義》中的記載:「箕主簸揚,大致乎發狂」、「能致云氣」。但在楚地則自古以鹿身雀頭的奇特生物飛廉為傳說中的「飛廉」,據《水經注》,飛廉曾侍從於紂王,並隨著周武王征討紂王而被封為「雲間羽翼」的仙官,用石棺掩埋他並使他成為了掌管八方來往之消息與五運變化者的大將軍——大荒北山上的蚩尤所請求助祭祝福而來到的禽類精靈,被視作負責調動四季變化的大將軍。而後來民間則多認識到了他們那異常美麗,但卻又充滿殺意和破壞性力量,因此很多地方都會避開這些地方,不願意去冒險探索他們可能存在的地方,因此,這些地方通常都會保持一個謹慎甚至恐懼的心態去對待那些看似無害但實際上卻具有巨大威力的魔法生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