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北海郡营陵县人是仪字子羽,以其刚正不阿、清廉奉公著称。他的名字曾经因为一场无意中流露出的讽刺而被迫更改,从此,他便以“是”为自己的名字,展开了他的一生。
是仪早年在郡里任职时,被郡相孔融嘲笑说氏这个字是民无上的意思,这个小小的误会让他决定将氏改为是。后来,他投靠了刘繇,避乱到了江东。在那里,他遇见了孙策,并且很快就成了孙权手下的人物。
建安五年,当孙策遇刺身亡后,是仪继续留在江东,被授予骑都尉之职,负责机要事务。他积极备战,并支持吕蒙的计谋,最终帮助孙权收回荆州。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儀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与孙权一起讨伐关羽。他还因功升任偏将军,入朝总领尚书事,并总管朝廷外诸官。
黄龙元年四月丙申日,孙权于武昌登基为帝,是仪被留下辅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是儀出使蜀汉,为修复两国联盟关系而努力。此举得到了成功,他回到吴国后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在长子孙登逝世后的继位斗争中,也给出了重要建议。
尽管遭受诬陷和挑战,但是在吕壹检举朝中官员时,只有刁嘉没有得到证实,而唯一坚持不曲的人恰好是是儀。这份清廉和勇气,使得刁嘉得以无辜离去,而《资治通鉴》也记载了他的高洁品行。在病重前夕,他要求家人从简,对待自己遗体也不求奢华,只希望平凡地安息。
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是仪对东吴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是一位忠诚可靠、智慧过人的政治家和军事指挥者;他参与并支持许多关键决策,如收回荆州、讨伐关羽等;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深厚道德底蕴的人,对国家政局有着明确立场,不畏强權,更不会为了私利而牺牲正义。他的生活轨迹不仅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风范,也成为我们学习历史,同时探索个人品格成长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