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其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

南明隆武朝时,他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他在狱中仍不屈,不仅拒绝了清廷的劝降,还以诗文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个人命运的无悔。在临刑前,他留下了一副著名的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这副对联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忠节,也抨击了历史上一些投降行为。

黄道周通晓天文、理数诸书,并工于书画。他擅长诗文和隶草,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山及其他多所书院,为培养有学问有气节的人贡献巨大。

他的生平与思想激励着许多后来的人,他被誉为“民族英雄”,并且在民间传颂。在现代评价中,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化人物,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认为是“三百余岁”的精神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