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中国古代戏剧家,以秋思之祖和元曲四大家之一而著称。他的作品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度任风子》等杂剧,以及散曲集《东篱乐府》,收录了104首小令和17套套曲。马致远的剧作以神化道士为主,常涉及全真教故事。在当时,蒙古统治者虽然开始注意用汉法,但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文人带来希望与失望。

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抱负,但仕途不顺,他的一些残曲中自称曾献诗于龙楼,却长期无果。他后来担任地方官员,也不能满意,在职时间并不长。在这样的经历中,他渐感心灰意懒,一方面怀抱牢骚,一方面宣扬看透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在道教中寻求解脱。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杰作,也是他最著名的杂剧之一,它讲述了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这一事件原为历史上的嫁祸南匈奴单于的手段,而后世笔记、小说及民间讲唱文学多加增益改造,使其具有更多传奇色彩。马致遠的《漢宮秋》在傳說基礎上再添虛構,把漢與匈奴關係寫成弱勢漢朝被強大匈奴所壓迫;把昭君出塞原因寫成毛延壽求贿不遂,在畫像時昭君事敗後逃往匈奴引兵來攻強索昭君;把元帝描繪為軟弱無能、群臣所挟制又多愁善感深愛王昭君皇帝;最後把昭君結局寫成在黑龍江投江。這樣,《漢宮秋》成為了一種借歷史背景大量虛構的宮廷愛情悲劇。